01
马云先生你好,有一个问题我印象非常深刻,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的网友都想问你说,马总,你不要扯别的,我不要价值观,我只要赚钱,直接告诉我怎么做,我想和您一样富有。
我都理解,我也想过这样的生活---别瞎扯了,先告诉我怎么挣钱吧。我们都这么过来的。
你信不信我从阿里巴巴创业,1999年到现在为止,我没有一个月拿过工资,工资当然都发到我老婆的账号上去,我从来没有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因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我一个月拿91块钱,我当老师的时候。
那时候我每个月省钱,我知道再熬几个月,我就可以买个自行车。现在我没有这个需求,我不需要担心钱,可能钱对我来说就是个资源,拿这个钱越多,你要做的事情就越多。
有人说中国首富,这个负是负责任的负。
走过以后才知道,你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正确的方法,没有和最优秀的人合作在一起,没有持久的努力,你是不可能成功的。
就像,我想成为世界拳击冠军,但我不想早起、不想训练,肯定是不行的。
我只有训练的目的不是为了当冠军,训练的目的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拳手,才可以成功。
但你说,你又不想训练、也不想起早、也不想锻炼、你就想当世界冠军,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开讲啦”英国行,马云先生与现场观众的一段互动中讲的话,之所以摘抄下来,是因为我觉得这是马云N多演讲中说的最给力的一段。
02
我想,这个企业界的成功学大师,是时候站出来说点接地气的大实话了。
别再讲:“我都能成功,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成功”这种鬼话了。
当然我只是开个玩笑,我承认马云从来没有教过任何人躺在床上,多做做白日梦,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这样的话。
但人们总能绕过对方讲话、做事的重点,理解出自己想要理解的含义。
就像很多人,总能绕过比尔盖茨6年的努力,看到他大学辍学创业这件事;总能绕过黄光裕起步阶段冒着蹲监狱的风险做生意,看到他初中都没上完这件事;总能绕过雷军21年都扎根在互联网行业奋斗,记住他说的‘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件事。
我们总关注我们在意的,没办法,这是人类的本性。
03
我们不愿更多的努力、不愿在一个领域里死磕、不愿接受笨拙的开始、不愿忍受枯燥的过程。但我们想成功,我们求的不是效率,而是捷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市场上出现了各种让人厌恶的速成班---英语口语速成班、计算机速成班、演讲速成班...
好吧,英语和计算机我不擅长,先略过,培训领域咱能总能说上话吧,你告诉我演讲怎么速成?
乔布斯的演讲很牛逼吧,但他一个10分钟的演讲要在台下准备4个小时之久,你知道吗?
我会告诉你,一个全新的、仅仅30分钟的讲课内容,我要在台下用手机录30遍之多吗?
04
前段时间一个公众号的读者问我,我也想做一个公众号,但我不会写作你给我讲讲方法呗。
看在我才做公众号两个月,文章又写得不怎么滴,他却这么看得起我,我就把我的秘诀告诉了他---多写、狂写、坚持写。
他回了句,好吧。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他又在后台给我留言,我真的很想做公众号,你给我好好说说呗。
我问他,你开始写了没?他回复,还没有。
你看,又来一个求捷径的,还没有开始做,总想找一个速成的办法。
我利用工作闲暇的时间,一天会看三、四十篇文章;手机的记事本软件上,每天都会记很多看到的好标题、好段子;很多次,前一天想好一篇文章的标题开始构思,半夜会忽然从床上跳起来打开台灯记下我写作的灵感。
不好意思,我就是这些笨办法,没别的了。
05
我的朋友圈最近就有一个教小孩‘记忆力’的老师,我没有体验过,不太有发言权。
先声明咱不是来诋毁的。
但我想说,作为一个家长,你培养孩子一天背会一本书超越别人的能力,远没有培养他一步一步努力去拿成果的这种精神更重要。
我们都是从小孩子成长起来的,进入社会以后,在这种竞争之下,我们明显可以发觉,踏踏实实去做一件事,比什么方法论都更重要。
更何况,方法在今天这个时代随处可学,但踏踏实实去做一件事的精神可不是一天练出来的。所以先培养他认真做事的精神吧。
你会发现,金庸小说里的大侠,从来都是先有一套功夫的底子,然后练什么上乘武功都非常快,而那些一上手就想练上乘武功的,后来都走火入魔了,就是这个道理。
06
其实,今天整个大的环境也是这样,中国商业环境发展的太快,发达国家有太多太多先进的商业模式值得我们借鉴,拿来复制就可以成功的案例太多,也成就了很多商业的奇迹,难免让人们心生浮躁。
可你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这些巨头,无论马云、刘强东、雷军、程维、还是马化腾,无一不是最早接触互联网,且在互联网领域深耕了很多年才做出结果的。
深耕、深耕、深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工匠精神。
无论何时,这种精神都一定是做成事最重要的精神。
试想一下,N年之后,我们的商业赶超了发达国家,商业环境不再这么畸形,我们超越别人的方法是不是还是得回到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
日本德国这些国家的产品好,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传递起到的作用。
拿企业培训行业来说,在中国发展了30年之久,最初那些什么课都能讲的‘大师’已经渐渐走下了神坛,而那些坚守在一个领域里做研究的老师,慢慢地走上了讲台,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一句话,你想赢,最终拼的是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