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不重则不威:重,厚重。威,威严。人不厚重,则失威严,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学则不固:此句有两解。固是见识浅薄的意思,人能向学,所以才不见识浅薄,“学则不固”四字自成一句。
主忠信: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行事以忠信为主。二,主,亲的意思。就像人去作客,以其所投奔遇到的人家为主人。与下文“友”字对照,也就是应当亲近忠信之人。今按:当从第一种解释。后解乃偶然遇到的事情,分量与其他四事不相称。
无友不如己者:无,通假字,通毋,禁止的意思。与不如己者为友,没有好处只有坏处。或说:人若各求胜己者为友,则胜于我者亦将不与我为友,不是这样的。师和友都可以辅仁进德,故择友如择师,必择其胜我者。能有这样的想法,自然知道见贤思齐,坚持不懈择善,谦虚向学,谦恭自守,比我强的人也必愿意与我友矣。
或说:此“如”字,当作“似”字来解释。胜己者比自己强,不如己者弱于自己,如己者就跟自己一样强,与己相齐。我(钱穆)认为此章决非教人计量所交朋友之高下优劣,而定择交之条件。
孔子这家门儒家学派,多指人心。如果我的心里常常去想别人比我强我才去结交他,就容易交到朋友,又能获得交朋友的益处。人有喜与不如己者为友之心,此则大可戒。其实《论语》有很多异解的地方,读者当自知审择,从异解中善求好的有益的方面,则见识自可日进。
过则勿惮改:惮,畏难的意思。过则当勇改,不可畏难苟安。
白话试译
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厚重,便不威严。能向学,可不固陋。行事当以忠信为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不要怕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镇终:终,指丧礼言。死者一去不复返,而且益去益远。若送死之礼有所不尽,将无可追悔,所以应当谨慎。
追远:远,指祭礼言。死者离开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能时时追思而不忘,然后才有了祭礼。和活着的人相处,容易掺杂功利计较的心思,而人与人间所应有之深情厚意,常常被掩盖而不易见。惟对死者,就是仅有情意,绝无报酬利害的心思,乃容易见其情意之深厚。故丧祭之礼能完全表现出其哀与诚,可以激发人心,使人道民德日趋于敦厚。
儒家不提倡宗教信仰,亦不主张死后有灵魂之存在,然极重葬祭之礼,因此乃生死之间一种纯真情之表现 即孔子所谓之仁心与仁道。孔门常以教孝道以表现人类之仁心。葬祭之礼,乃孝道的最后表现。对死者能尽我之真情,在死者似无实利可得,在生者亦无利害可期,其事超于功利计较之外,乃更见其情意之真。明知其人已死,而不忍以死人的方式对待死人,此即孟子所谓“不忍之心”。对于死者尚所不忍,那么对于活着的人就可想而知了。故儒者就理智而言,虽不肯定人死有鬼,而从人类心情深处来教育,则慎终追远,的确不能让它停止。曾子此章,亦孔门重仁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白话试译
曾子说:“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
以上篇文根据钱穆的《论语新解》整理。
大家都在看
这儿是文学与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有小说和散文,还有诗词,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起来,一起读书养性,方可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