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治家汉武帝为后世中国政治定下了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中央集权反封建,独尊儒术,以及官僚政治。但是,任何人设计的政治制度都是有缺陷的,就算是在当今世界,那些民主国家依然会遇到不少问题。所以,汉朝也遇到了它自身的问题。
在离贵族时代还不远的汉朝,就出现了半贵族的政治,因为有很多建立汉朝的功臣,他们都有一些政治势力,还有就是外戚,也就是皇亲国戚参与政治,所以形成了这种靠血缘的贵族政治。而西汉就是被外戚所颠覆,被灭,这实际上说明了儒家思想并无法真正治国,因为它不懂经济也不懂军事,主张仁义得天下,可是,这种思想如果遭遇国家大难外敌入侵是根本无用的。所以,西汉末年,王莽主张重新回到井田制,废除五铢钱,反而倡导使用贝壳,金银等多种货币,企图回到以物易物的年代,这直接导致了经济奔溃,民怨沸腾,从而造成政治奔溃。
之后的东汉,因为中央集权需要有一个贤明有才的君主,但是这个朝代的皇帝一直不行,很多皇帝都是幼年治国,这时候就是外戚,宦官掌权斗争的年代。这时候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力——士族,也就是世代读书的名门望族,他们世代做官,是一个职业官僚的家族。和贵族一样是世袭的,但是士族没有领土,没有爵位,世袭之位并不是一定有保证的。
士族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掌握了中国真正的核心政权。而这段400多年的时期,也是中国的乱世,这就像是在历史上的黑天鹅事件,总是有关键的人物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从而改变了整个历史的走向。比如,东汉末,因为董卓袁绍的所作所为而被灭亡,也有晋武帝司马懿在晋国时期搞封建引来的八王之乱,造成国家覆灭。
在整个乱世的年代,有四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士族统治
南北分裂
胡汉大混血
宗教兴起
在士族统治的时期,曹丕上台称魏王,推行了九品宗政制,目的是让半贵族的士族垄断仕途。这项政治制度把人分成九等,由家族决定等位,等级越高,官位越大,等级越低,就很难入仕途,因为仕途是世袭的,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但这并非长治久安之道,贫富差距必将激起民愤。而直到隋唐之后,中国才真正摆脱了贵族时代。
在南北分裂时期,南方兴起,可与北方抗衡,在江南出现了六朝,也就是三国的东吴,东晋,还有宋齐梁陈四朝。南北划江而治,最早对抗的是孙权,他开启了赤壁大战。
三国的结局是三国归晋,晋武帝司马懿在公元280年统一天下。但是西晋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重新搞封建,它认为曹魏的灭亡是因为没有诸侯王,等他们国家衰败的时候,没有势力可以提供协助,所以西晋开始搞分封建国那一套。可是,等晋武帝一死,就引来了八王之乱,结果自己把自己搞垮了。
西晋之后,就是五胡乱华和东晋的时代。
匈奴鲜卑羯氐羌在北方建立政权,有五胡十六国之说。但是五胡并非入侵中国的外敌,而是原本就居住在中国北方之地,而且他们均不认为自己是征服者,反而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和汉朝是同脉的,比如,匈奴首领名为刘渊,自己建立了汉朝,追封汉高祖。汉化最彻底的是北魏,鲜卑族的孝文帝甚至迁都洛阳,要求把鲜卑名都改成汉名,禁止说鲜卑语,而隋唐很大可能是改了汉姓的鲜卑人朝代。
在五胡乱华的时代,虽然大家都承认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但是因为民族不同,出现了五胡大混血。
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年代,中国也是由于一个地理上的原因,从而导致了长期的大分裂。以秦岭淮河800毫米的降水线为界,北方是亚热带,南方是暖温带,双方的人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双方的经济实力都比较强,势均力敌,谁也攻克不了谁,从而造成了长期对峙。
这种长期对峙的战乱时代,给中国带来了大混血,还有就是宗教的兴起。
胡人是对佛教很感兴趣的,在西汉末年,公元前2年,佛教就传入了中国。在此之前,中国是没有自己的宗教的,但在乱世时代,佛教的兴起也刺激了中国本土出现了道教,比如,在东汉顺帝时代,就有了道教的经书《太平清领书》。道教追求修仙,追求长生不老,其实也有跟学佛教的影子,比如佛教有佛经,道家就有道经,佛家有寺,道家就有观,佛家有僧尼,道家就与道士,佛家有袈裟,道家就有道袍,佛家有教主释迦摩尼,而道家就有太上老君。但是道教和道家是不同的,道家的思想代表有杨朱,庄子和老子,他们的思想和道教的修仙完全搭不上边,一个是思想追求,一个是宗教追求。
道教佛教的兴起,都源自少数民族政权。而佛道之争,背后其实就是胡汉之争。当一个国家非常尊崇汉人文化的时候,就非常推崇道教,反之则推崇佛教。但是,道教的哲学水平赶不上佛教,所以后来的汉人王朝也开始信奉佛教。
而佛教对于中国的影响非常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