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这书封面时,黑字白底,简约大气,一见钟情,一部四十年散文精选,书名禅意浓浓,下单购买,唯有在买书时才会如此地果断。
“写给每个孤独的行路人”,孤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竟恋上这个词,一个人窝在家写上一整天的日记,一个人去健身房锻炼,一个人去逛商城,一个人跑步、爬山,一个人旅行......虽说现在过的是两小口的生活,可还是很享受这种独处时光,特地一个人,不合群地,静静地待着,行走着。
平凹先生素来喜静,最怕有人来敲他的房门。让他觉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大地上,品味每一颗灰尘,呼吸每一口空气;要么就是隐居在自己的书房,书写情感,畅聊生活。
先生其实也喜欢热闹,只是先生的热闹并不是灯火灿烂,而是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这本书写的是平凹先生的独行世界,写情感、聊爱好、谈社会、说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一、生命的睿智——从容是真
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这个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圆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首篇《坊车声声》生动细腻地描写了母亲为了家庭生计,靠一辆纺车养家糊口的故事;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却很了不起,虽普通但不认命,虽小脚但心宽得很,虽没读过书但坚信知识的可贵,在父亲被“改造”的七年里,她一手把他四兄妹拉扯大,为了让他有书可读,没日没夜地摇着纺车,织的布白的像一张纸,花的像画一样艳,街坊四邻没有不夸的。
母亲的一生谱写了一曲不畏苦难,朴实善良的生命赞歌,不仅仅是西北大地上一个平凡女人的形象,更是中华大地千千万万伟大母亲的化身,瘦弱的身躯、坚定的目光透出一股倔强执拗的秉性,敢与天地拉扯不休,织出一家幸福生活。
母亲,你还是坐在那院中的月光底下,摇着那辆纺车吗?那榆树梢上的月亮该是满圆了吧?那无穷无尽的棉线,又抽出了你多少幸福的心绪啊!那辆纺车又陪伴着你会唱出什么新的生活之歌呢?
除了母亲,还回忆了父亲,小学时代声音好听的女老师;幽默诙谐地讲述读书的好处以及做人应学舍得,艰苦的岁月,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作者低调睿智,谦和厚道的性格,形成了自在潇洒,乐而忘忧的生活观,他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
二、人世的悲心——宽释是福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默默看世界,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就如同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脸更如此;看人,最好是到街上去,“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上看人”。
芸芸众生,众生芸芸,他们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体验人生,或匆忙,或悠闲;恍惚间,你就是上帝在看这一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醒悟到人活着是多么无聊又多么有意义,人世间是多么简单又多么复杂;不自觉地,敬畏所有人,消灭了等级差别,丑美界限,能静虚平和地对待一切。
在街头上看一回人的风景,犹如读一本历史,一本哲学,你从此看问题、办事情,心胸就不那么窄了,目光就不那么短了,不会为蝇头小利去勾心斗角,不会因一时荣辱而狂妄和消沉。
三、大地的灵魂——有敬无畏
五味巷里的人工资都少,而开销皆多,上养老,下育小,两个钱顶一个钱花;地位都低,而心性皆高,家家看重孩子学习,巷内有一位老教师,人人器重。
独自走一走,在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一股流浪情怀,不囿于所在的四角天空,渴望行走于大地,追求远方的生活,对脚踏实地的踏实与敬畏;身为陕西人,这片黄土高原不仅孕育了他,更在他身上打下了属于这片土地的烙印。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自秦朝一直流传至今的精神物质遗产,八百里秦川的劳作人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
五味巷,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陕西人民生活的场景,诙谐幽默,展现了他们特有的风土人情;读得让人蠢蠢欲动,禁不住想跟随作者的步伐踏上那片黄土高原,走出去看一看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
身处在海滨城市的我,玩腻了南方明净柔情的绿水,清丽温婉的高山,看烦了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高楼大厦。渴望走出去,流浪到北方,骑骏马奔腾在大草原上,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感受北方人民的粗犷率真。
四、万物的情怀——乐以忘忧
玩风筝的是得不到心身自由的一种宣泄吧;玩猫的是寂寞孤独的一种慰藉吧,玩花的是年老力衰而对性的一种崇拜补充吧。我在我的书房里塞满这些玩物,便旨在创造一个心绪愉快的环境,而让我少一点俗气,多一点灵感。
玩物并非丧志,万物皆有灵性。收藏的狐石、丑石、 拓片,以及大自然的落叶、风雨,一言一语间给它们赋予了灵魂,给独处的自己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卧虎”说》篇,静观卧虎,知道“一个人的文风和性格统一了,才能写得得心应手,一个地方的文风和风尚统一了,才能写得入情入味,从而悟出要作我文,万不可类那种声色俱厉之道,亦不可沦那种轻靡浮艳之华”。
《落叶》篇,窗外丰满娇嫩的法桐,深秋时叶子纷纷飘落,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来年又见嫩叶,醒悟了,“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在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可见,万物皆有灵,万物皆可为文,将心融于自然,用心去感受,灵感如泉水涌现,在玩物中忘记一切烦恼,心绪愉悦了,俗气也少了。
五、天空的禅意——行于天地
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条线的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生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万事万物在天地宇宙间都有着各自的生命路线,自在的禅意。燕子、云雀,本该是在蔚蓝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却被逼在现代高楼中寻觅腐朽欲倾的鼓楼或是被囚禁在人世间的鸟笼里,带着控诉在不自在中寻找自由。一只孕育珍珠的扇贝,石头在自己的体内无法消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石头融为一体,经过几百年的折磨,变成了一粒珍珠,人们留下了珍珠,而扇贝却被人遗忘,这也许是扇贝的修行,自己的活法吧。
在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如同树木在一圈一圈地完成我们的轮回,都有着各自的生活轨迹,从哇哇坠地到年老色衰,不断地有人走进我们的生活,也不断地离开,有时需要我们独自行走,咀嚼孤独的滋味,读懂孤独的意义,在生活里多一些从容潇洒,感悟到内心的安宁与独行的自在。
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
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即使你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也是可以很自在的。
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自在独行的修为。无论如何,让自己任性一回——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