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30岁还不结婚的话题冲上热搜,简直是戳到了当代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单身年轻人的核心神经。在以前这个问题只是大家私下讨论,甚至内心里盘算的话题,如今再一次摆在公众化平台上,让人不敢直视。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扩充自己的信息库,想搜集一些有效的信息,不断更新我的认识,所以我在观察我能看到的已婚或者未婚的人,渴望寻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做样本。所以对于婚姻和单身的话题,目前我还是形成了一些看法。
目前在婚姻的看法上,大家很容易形成两个极端的看法,一个看法是无论是谁,最好能进入婚姻,不然你会没人给你养老。这个说法显然是靠不住的,没有事实依据来支撑的。如果从养老的角度来说,目前很多子女有自己的孩子,到父母老时根本无暇照顾父母,甚至还得要父母照顾自己的小孩。而且有句俗话是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多少经验总结出来的,在老迈又神志不清的父母面前,任多么有耐心、孝顺的子女也会变得厌倦,甚至憎恨。事实上让一个年轻的生命长期地去照顾垂垂老矣的暮年老人,忍受着生命尾声的无奈、求救,也是很不人道和残忍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养儿防老现在已经不那么适用,或者不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了。还不如自己搬去养老院,有专门的人来照顾自己。
那问题来了,驱动大多数人前仆后继地进入婚姻,结婚生子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并不是所谓养老的谎言,甚至孤独也不是那么站得住脚,因为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长大的孩子离开父母,有自己的家庭,开始以自己的家庭为中心,这时父母还是孤独的。在孤独这个话题上,无论有无孩子,进不进入婚姻,都是要遇到的一个话题,是需要自己取克服的东西。所以能迫使很多人结婚生子的根本原因是害怕社会性死亡。为什么这么说呢,想象一下,当你步入中年以后,你的父母已经去世,姐妹兄弟都已成家,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家庭,而你,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人惦记你,关心你,为你的好高兴,为你的坏而忧心,你像是这个世界上的隐形人,被世界稳稳地抛弃,这是何种悲惨的境地,这简直是一种流放!所以,其实人如果不结婚生子,面对的就是社死的风险。当然比之更惨的是在婚姻中陷入不幸的人,比如被家暴的女人、两个互相仇视的夫妻、被骗的结婚女人,等等,但是与平淡的婚姻,无风险无惊喜的婚姻相比,很多人还是会愿意承担冒着婚姻的不幸的风险,去博一博,避免社会性死亡这个结局。
但是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有一些单身到死并且很快乐的人,难道他们不害怕社死吗?他们不害怕被社会遗忘乃至抛弃吗?当然他们也会面临相同的问题,但是由于个人性格、爱好的不同,他们会用别的东西来代替所谓社死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我们所知道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尼采等哲学家,这些著名的哲学家沉迷于自己的思想中,自己的体系里,根本无暇去关心社死的话题,他热爱哲学胜过热爱一切。或者像居里夫人、贝多芬、邓稼先等,有自己非常非常热爱的事业,愿意付出生命或者整个青春,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勇气和热爱,这不是多花点钱或者多装逼就能满足的。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生命就是圆满的。
除了这些名人伟人外,现实生活里也有一些人,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社交圈,那也可以帮你缓解中老年时的单身社死问题。比如张秀梅,她立志于教育女孩子,让女孩子走出大山,受到更好的教育,成为新一代独立女性。她有这个信念,是这个信念支撑她的生命和她所有的行为,所以她单身到老,她的生活也是圆满的。
所以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单身或者结婚不是两个极端,也不是标签化的东西,不是你单身你就高尚,你结婚就是忍辱负重。每个人体是不一样的,每个人能承受的孤独和压力也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刀切地去单身,去宣扬要独立什么的,也不能全部赶着人去结婚生子,这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要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去谨慎地选择自己的道路,无论结婚或单身都不可耻或者光荣,所谓的意识形态是人们加上去的而已,事实本身并没有好坏。
所以无论单身还是结婚,你应该做的是搜集全部信息,看到全局后,对自己有一个尝试或者选择,把幸福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