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史:母凭子贵还是立子杀母
韦谋
(1)入宫错觉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见某个大臣的女儿入宫为妃,全家欢送的场面。
其实,在古代,被选中入宫时,多数的家庭就从此永远丧失了一个女儿,这是很多家庭极不愿意但却又无可奈何的。“宫使驱将惜不得”,不愿意也只能哭哭啼啼地送走女儿了。
失去女儿还是小事,如果女儿侥幸生了儿子,在以后的君位争夺中,极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屠杀、灭族,这就是子孙后代的灾难了。
(2)深宫寂寥
嫁给皇帝不是从此飞黄腾达了吗?
不是的!不只你是皇帝的岳父,还有成千上万人。数万民女入宫,难得有几人能为嫔、妃、后,绝大多数人至死仍是默默无闻的宫女,干着体力活,伺候妃子,被太监打骂折磨,而且又不能辞职,不能离婚。
(3)灾难临近
如果你祖坟冒青烟、人品大爆发、好运爆棚,被皇帝宠幸了,生下一男半女,那么皇帝陛下可能会给你调职,升个一级半级。如果你儿子被封为储君、世子、太子,那么,你死期已近!
为什么?为皇帝生下皇子不是莫大的功劳吗?
那得看你是什么身份了。如果你是皇后,你生的儿子相对安全得多。如果你是普通宫女,生的儿子立刻被人抱走抚养,因为你每天要干体力活,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抚养皇帝的儿女。儿子被夺走,这是最轻的处罚了,如果夺走你儿子的是皇后、贵妃等权贵之人,你的儿子成为她们权利争夺的一张牌子,你甚至可能很快就被灭口了。
(4)立子杀母,前车之鉴
除了后宫争风吃醋的迫害,还有一条“立子杀母”的夺命规矩。我们先来看看这条规矩设立的几个历史背景。
汉高祖刘邦从起兵反秦到创立大汉朝几百年的基业,落难时结发之妻吕氏始终不离不弃、默默无闻地支持他。这是暖暖的贤妻良母啊!
刘邦死后,吕氏专政,培养吕姓的娘家人,飞扬跋扈,大汉朝的一切大权落入吕氏手中。吕后违背了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的遗言,立吕禄、吕产等人为王,迫害忠良,残杀戚夫人,屠杀刘氏子孙,史称吕氏之乱。
在吕后之后,曾经伺候过吕后的窦太后也是执政汉景帝、汉武帝二朝,窦太后打压儿子汉景帝、孙子汉武帝,架空他们的皇帝权利,废除他们提出改革政策及选用的官员,汉武帝苦不堪言。
汉武帝晚年,立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防止吕氏、窦氏专权的历史重演,汉武帝下令处死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形成立子杀母的制度。
(5)立子杀母制度的继承
到了北魏时期,立子杀母的制度几乎成为了传统,无数的皇后都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而被处死。《魏书》记载:“道武宣穆皇后刘氏……以旧法薨;文成元皇后李氏……依故事薨;孝文贞皇后林氏……后依旧制薨”。名单很长,就不再一一抄写了。
这简直是一部人间惨剧。
万事皆有例外。到了宣武帝元恪时,充华嫔胡氏为他生下唯一的儿子元诩。宣武帝宣布废除立子杀母的残忍制度,胡氏得以逃出生天。
这似乎是暖暖的正能量决定!但历史往往充满了讽刺。
后来胡氏果然临朝听政,祸乱朝野。她荒淫无节,私通元怿、郑俨、李神轨、杨白华,毒死自己的亲儿子孝明帝元诩。
看来,汉武帝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
(6)立子杀母制度的废止
随着宣武帝废除立子杀母制度,太后们的表演时间到了!
武后专政,架空中宗、睿宗的皇权,排挤、压制李唐皇室子孙,最后干脆临朝称制,篡唐为周。
韦氏是唐中宗的妃子,毒杀中宗,完全效仿武后。扶立李重茂即位而临朝称制。史称韦氏之乱。
宋哲宗年幼,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九年。
辽圣宗即位,萧太后摄政二十七年。
清同治年间、光绪年间,慈安太后专政二十年。
慈禧太后更是大名鼎鼎,把持朝政,架空同治、光绪、溥仪三代皇帝,皇帝成为完完全全的愤怒傀儡。慈禧太后执政四十七年。光绪帝被慈禧囚禁至死。
(7)结束语
古语云:最是无情帝王家。
历代君王在经历了外贼夺权的诸多悲惨案例后,又常常惨遭宗室政变;在防同宗隐患后,又要面临太后、外戚专权的噩梦。可谓是防不胜防。历代君王为了防止皇权旁落、子孙遭殃,而制定各种制度来防止各种事变,令人唏嘘。
在历史的权力更迭过程中,一些势力会被打击、铲除、清洗,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淋淋的暴力冲突事件。母子争权相杀,兄弟叔侄骨肉相残,在权力的欲望之下,这些冲突不可避免。
在权力争夺之中,无数人丧失了性命,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皇权更迭过程中的牺牲品。无论是贵为太后、太子,抑或是权臣、妃子,甚至是一个宫女的普通家人,可能与你毫不相干的事件都会被牵连。政敌的各种打击报复,可能会给你的家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