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真实 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读《回归真教育》后的思考
炎炎夏日,漫漫长假,却是老师们静心读书的好时光。这个暑假,我认真拜读了梁好老师著的《回归真教育》一书。梁好先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我们道破了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什么。他在自序中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自己对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真教育”的主张。这些观点使我眼前一亮,并促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深入了一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师生的一句名言。他老人家希望自己的学生除了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一句话,陶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教会孩子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追求人生的真理。
反观我们的当下的教育现状,一些不合理现象着实令人揪心。违背教育规律,违背教育根本目标的现象依然存在。先生的教诲如在耳边,但听他用他的人太少了。现实中,教育的功利色彩太浓。直白一点,就是急功近利,注重短期效应,却懒得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学生将来怎么样恐怕只有分数和升学率能够更直接的衡量了。除此之外,学生的品德,人格,个性天赋,创造力等,如果考试考察不出来那就无关紧要了。这样的教育能留给学生什么?除了造就了一批考试高手,做题能手,也能帮助那些有志于升学改变命的孩子实现高分大学梦。后者倒也是一种不错的结果。近年来,每年就有几十万的考生放弃高考,而选择走背起行囊打拼天下的人生之路,岂不又是一个绝妙的反讽。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读书无用论”作怪外,根本问题就是现行教育体制下,单单重视学生成绩优劣的智育中心教学方式,忽视乃至制约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这对很多学生都是一种痛楚的戕害。
现在厌学情绪的蔓延就是教育畸形发展的恶果。有报道称,某小学的一名学生给其父母反映,啥时间能让他下学,即退学。小学没上完,就有退学的想法,这到底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虽然人的天赋不同,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但孩子们如果不是家长“逼”着,有多少学生能够因为喜欢而眷恋学校,眷恋老师呢?据报道,有人比较了美国教育,发现他们的孩子上学时欢天喜地,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死板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听课方式都可以随心所愿。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多,不用担心做的不好老师批评,他们是在享受教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课下没有繁重的死板的作业,偶尔留一些查找资料完成的创新型作业,但只要求自己亲自完成,完成情况视自己情况而定。尽管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走进美国的课堂,近距离地考察体验美国的课堂教学,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从中获得自己的正确判断。西方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开放型,创新型教育,更是一种“体验型”“研究型”教育。孩子的创新意识,思维品质都将在这样的氛围中形成。
不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而是要借此对照找差距,找不足。有比较才有鉴别,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正确的选择。我们需要坚持我们好的做法,同时更要借鉴人家好的做法,绝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夜郎自大,抱残守缺,止步不前。长存危机意识,方能除旧布新,不断发展进步。教育亦如此。
我们的教育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其能发芽,开花,结果。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努力打造学生终身难忘的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成败关乎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命运,更关系到一个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时时处处心中怀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更应该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要知道,我们做教育不是为看领导脸色而做,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考核而做,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而做。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在做教育。我们应坚守好教育的育人功能,这是教育的良心。
若干年后,当你的学生能够主动想起你,给你打个电话,或者在网上给你一句留言,一声祝福,甚至会有一些孩子会去看望你,给你深深的拥抱,甚至即便在某个场合相遇,亲切的喊你一声老师,给你一个微笑。即便不如此,如果孩子们能在心里默默念着你的好,你也是幸福的。这说明你的教育已经影响了他们,不仅仅是知识,这是以情激情,以心换心的结果。每每这种时候,我都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和自豪,心底是无尽的甜蜜和幸福。尤其是我参加工作教过的第一届学生,高二教的她,高三没教她。有一年的春节,她主动给我打电话给我拜年,我竟有一种受宠若惊的错觉,感觉到今生做老师值得。这当然也得益于我平常对他们进行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我向来主张并实践着教书同时育人这一理念,尽管做的还不够。甚至是一些调皮的学生也总能记起你的好。这也印证了教育者眼里不应该有差生的道理,正因为我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对于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平等看待,能够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吧。这大约也是一种因材施教吧。
我们的教育留给孩子的,不应该仅仅是死板的知识,冰冷的分数,教师和家长凶神恶煞的逼迫,甚至老师同学的冷嘲热讽等痛苦的回忆,乃至应付造假等不良习惯。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这个问题值得反思。我认为,教育应该给孩子留下美好的东西,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品格,良好的做事习惯,快乐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等等。正如梁好老师所说的,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成就人。教育就是为了学生实现“最好的自己”,而“最好的自己”首先是“最真实的自己”,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