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了德国的技术转移特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德国的技术转移体系,是按照Bozemen模型,分析如下;
第一,要可克服盲目,机械,不顾后果;必须知道是市场是否人需要这样技术。
第二,考虑市场的影响。需要评估技术的转移,是否会带来新产品或产品改良,额外利润或市场变化。虽然很难,但是必须做一些评估工作。
第三,宏观政策影响。德国对研发是没有减免税收的,德国的研发通常是需要公司和研究机构结成联盟,这样的研究一旦成功,研究成果将在合作伙伴之间共享。其中,德国联邦工业研究协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德国成立了以中小型企业组成的研究网络,如果某个研发项目经费超出单个公司的能力,该协会将会给予这个企业一定的经费支持。
第四,政治方面的奖励。德国在技术转移方面,政治奖励相对较少,近年来有所提高。政府也会给予,能够获得更多外部资源的研究机构更多的政策方面的回报。
第五,科技人力资本的影响。技术转移活动往往伴随着技术人员、相关基础设施的转移。由于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文化差异很大,如果双方没有很好的人际交流和往来,技术转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第六,中介结构的作用。技术转移中,必须需要考虑效率和成本问题。就转移主体而言,需要研究如何找到接受者。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评估,内部提供的服务是否比外部资源更加有效?如果决定采取外部资源,那么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在德国,有众多的中介服务机构在发挥这积极的作用。德国的中介结构很多,他们根据性质不同,有的和研究机构联系更为密切,有的则和企业,也就是与技术的需求方关系更为密切,通过大量与两边有合作关系的专业服务机构,德国的技术转移效率相对较高。
启示:
从德国技术转移的特点和模式中可以发现,成功的技术转移,关键还在于科技界和产业界的有效对接。
科技界必须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而不是纯粹的兴趣研究,同时,最好能有途径知道哪里需要他的技术。
而对于企业界,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必须善用高校里大量的、相对又比较便宜的先进技术。
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于双方都是非常有益的,也由于减少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冲突,合作效率会有很大提升。
专业的、有广泛链接关系的中介机构是发展技术转移不可或缺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