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16·利用“时间下脚料”(5)】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17日。
一、原文:
P66
(小标题)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
“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柳比歇夫写道,“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毛时间,就是你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
(以下是柳翁自述)
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干不了那么多。我做学术工作的时间,最高纪录是11小时30分。一般,我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我最高纪录的一个月是1937年7月,我一个月工作了316小时,每日平均纯工作时间是7小时。如果把纯时间折算成毛时间,应该增加25%到30%。我逐渐改进我的统计,最后形成了我现在使用的方法……
当然,每个人每天都要睡觉,都要吃饭。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时间用在标准活动上。工作经验表明,约有12到13小时毛时间可以用于非标准活动,诸如上班办公、学术工作、社会工作、娱乐等。
二、我的阅读日志:
片段中提到了纯时间和毛时间的概念,乍一看基本理解意思,类似纯利率和毛利率,但深挖掘,到底什么是纯时间,什么是毛时间,却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于是上网查了一下!结果如下:
1.查资料
概念:
毛时间:你所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统称为毛时间。
纯时间:你真正专注于工作的时间称为纯时间。
概念解析:
毛时间和纯时间是一对关于效率的概念。
每个人的能力、效率都有阈值。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高纯时间的比重,提高效率的阈值。
提升自己的控制力,使我们更多专注于重要但可能无趣的事情上,而不是不重要但非常有趣的事情上。
长时间保持高效,不断提高纯时间的比重,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可以做到。
图片来自网络
2.我的重述
用精时力的中的概念,几乎所有任务都包含事务型、常规型和高价值型三部分,比如我们写便签,需要打开文档、准备片段,这部分就是事务型时间,也就是非纯时间的部分,而片段所说的纯时间是专注时间,我理解是聚焦在常规型和高价值(更偏重于高价值型),就像我写便签真正用于写的时间,就是我做这份任务的纯时间。经分析发现:事务型、常规型和高价值型任务和毛时间、纯时间无法一一对应,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理解。
尽管了解了概念,但依旧感觉这两个点并不好界定。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
那我们一天的纯工作时间应该是多少呢?柳爷爷给了我们一个他的统计数据,对她而言一天最高纯工作时间是11.5小时,而一般每天7-8小时,这个数据乍一看也没什么感觉,但真正做的话,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我这几天的统计还处于摸索状态,没有统计纯时间,所以不知道自己一天的纯工作时间能有多少,又获得了一种可以更好了解自己的工具,尝试用起来。
另外,柳翁把一天的任务分为标准活动和非标准活动,其中吃饭、睡觉这些就是标准活动,而于我而言我每天的标准活动是吃饭、睡觉、交通、洗漱。柳翁还计算出了一天可以用于非标准活动的时间,大约12-13小时,但这是柳爷爷的时间,不是我自己的,我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记录去做统计。
经过这几天的时间统计,感觉有了数据,可以计算的东西很多,原本认为自己在基础数据上每天都在做优化已经做的很好了,但看了柳爷爷的做法,再次看到了差距,庆幸有那么多前辈摸索出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借鉴。
【行动指导】
(1)在记录时间时,注意记录纯时间,并做统计,以促进效率的提升
(2)把自己每天的活动,按标准、非标准进行划分,并做计算,以便更好的了解自己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我在本段中收获的最大的一个点:
记录时间,并不是单纯记下了就可以了,而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知道自己真正有效的时间是多少,从而促进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