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有看过这样的青春片。身在寒冬却烈日灼心的感觉。
它纯净无狗血,不恋爱不堕胎不离家出走;它简单却难解,真实又苦楚。
她可能是你的邻居,可能是你的表妹,甚至可能是你自己。
小时候,我觉得大人很蠢,因为他们总是听不懂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如果你对一件他们不以为然的事情十分较真,那就是任性胡闹。我觉得大人很无趣,一天到晚只有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陪伴你。我还觉得大人很可怕,因为他们都长一个样子,对所有的孩子说一样的话。
那时候我就在想,长大是什么样子?
在影片里,大概是你放弃继续钻研长处而去补短板,大概是你乖巧懂事,不哭不闹,大概是你用他们成人的方式去帮助他们分担生活的辛苦。李玩的爸爸就是这样的大人。他的成长是有一个用铁丝箍起来的固定的样子,孩子就应该那么长。所以这导致姐弟两尽管得到的待遇差异巨大,小到名字的寓意,但也阻止不了两人又有大到人生命运的一样之处。
李玩是爱爱因斯坦的,它让父母离异,寄住爷爷奶奶家孤独无助的李玩感受到了什么叫交流和互动,什么叫被需要,什么叫无条件的爱。狗也是爱李玩的,因为只有李玩真心实意把它们当家人一样对待。
父亲是爱她的,只是用经商方式来表达爱,关怀和爱需要用懂事听话,成绩好来交换;而倘若伤害了你,就用金钱和物品来弥补。李玩也爱她的父亲,父亲一次次让她伤心了,但只要父亲事后稍微示好,她便会不由自主的原谅他。
爷爷奶奶是爱她的,他们给了李玩一定的关心和保护。李玩也是爱爷爷奶奶的,他们辛苦把她养大。遗憾的是哪怕爷爷有“养娃比养狗难,不是喂两块馍馍就能自己长大的”这样的感叹,他们依然不能真正理解李玩对待爱因斯坦的感情。
悲剧在于他们是一个简单真实的普通家庭的样子,不是不爱家人,是明明每个人都在那么用力的去爱,那么渴望对方能变得好起来,结果却是每一个人的付出都变成了血淋淋的互相伤害。
面对亲人,我们总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比别人能轻易接收到我们内心真正想表达的感受,而当他们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们反而会想用更大的动作吸引他们去关注。李玩也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非常渴望得到来自父亲的关注和疼爱,但是她又被要求做个懂事的孩子只能无时无刻都在抑制这种渴望。她努力独立不是因为背后有爱支持,是迷茫是无助是倔强。她有多用力想长成一个完整的的自己,就有多破碎。但为了不至于碎落一地,她只好学着大人的样子,用针线笨拙的缝补自己。
最后所有的星点希望也全被掐灭,名字寓意“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昭昭却将和“玩玩而已”的李玩一样,再痛再哀求再倾诉,得到的只是这个世界,“你自己站起来”这样冷漠的回声。
没有真正的大人,至少影片里没有。
不是所有的青春都有阳光正好春风十里,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但所有的青春里都有着家庭生活的鸡零狗碎。影片通过两只狗将现实家庭生活中各方的关系和在这些关系下青春真实的样子一瓣一瓣剥给观众看,确实带来了一些观影疼痛。我倍感痛苦的不是全家人都困在了牢笼里,而是有人看见边角砖墙已经腐蚀松动,合力冲击就能从那一起出去,但大人仍选择用血肉之躯朝坚不可摧的牢门砸去,更以爱和家之名让所有人都这么做。
13岁的李玩人生的烦恼是加入天文兴趣小组还物理兴趣小组。那时候她以为,长大是个选择题,标准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历了爱因斯坦1号和2号给生活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后,她以为,长大是个是非题,标准是要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后来,她做到了面无表情平静接受自己过去抵触的东西并礼貌致谢,她知道到了,长大是填空题,标准的句子前后已经被固定,只需要她走到括号里。
但有时我不禁想,不管长大是个什么题目,如果她没有把判分的权利交了出去,会不会幸运一点?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