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去苏州旅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精致的园林,江南的老街和古镇,苏州博物馆则是另一个让我不虚此行的收获!深灰色的瓦片与白色的墙壁形成了对比,简约的现代建筑设计,配和灵动的水,还有在水中游弋的锦鲤,苏州,这样一座江南城市便在这样的建筑内以博物馆的形式向我走来,而即将离开这里的我却因时间仓促而略显惋惜!
正是这一次博物馆的短暂游历,开启了我博物馆观展的这个爱好。如果说,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是什么?我想,在每个人的城市当中,每一个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地标建筑,而我认为,每个城市的博物馆,绝对是非常有分量的地标性建筑,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的时候,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就在一件件珍贵的展物当中,以时间为轴像我们诉说着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
一、博物馆里面的知识共享。
其实珍贵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免费的,像水,空气,而无论是哪个城市,一定会有免费供人们参观游览的博物馆,也正是博物馆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共享的平台,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通过一段段文字体会属于这个城市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某一方面的文化。
我认为,每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就像这座城市的大门一样,大门一开,属于这座城市的一切便细细的被每一件文物娓娓道来,这便是博物馆的知识共享,广纳八方来客,聚散千般情怀。
二、博物馆里的志愿讲解员。
除了一座座博物馆以外,在博物馆里面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这座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身份,做着不同的工作,但当我们面对他们的时候,这种一对大众的讲解模式就已经开始,随着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步伐,每一位游客都可以在游览之中接受到更多的关于这座博物馆的知识。
记得有一次参观自然博物馆的动物进化馆,一位来自某小学的小学生的义务讲解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他的个头并不高,声音很稚嫩,但是在他讲解的关于生物进化的专题上,他却可以从容自信的像每一位观众介绍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我想,这便是这位小志愿者的共享,而他共享的方式就是自我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自我理解,再组织语言向每一位游客细细讲述,虽然他的工作是义务的,但他的收获却比直接的经济报酬要深远的多,他可以在很小的年纪实际的汲取知识,加工知识,共享知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契机。
三、不一样的博物馆的学习的方式。
我记得在《国家宝藏》当中,一位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自愿者,被游客们称作“问不倒”,意思就是但是到珍宝馆参观的游客,有问题询问都难以问倒他。而当主持人问他是如何做到的他说:“首先,你要真正的喜欢这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学习,不懂就问,然后才能服务于每一位来到珍宝馆的游客。”
我也曾经记得无数的明星在北京地铁发起的“丢书”的公益活动,将自己看过的书丢在地铁里,像是撒下一颗种子,等待下一人精心培植,开出绚烂之花!
这便是共享,博物馆和博物馆的志愿者们是一种典型的共享的传承,但是,放眼当今社会,功利性还是主流的价值观,做这件事,我可以获得的报酬如何?而关于共享这个问题,我们又想过多少?换句话说,我们成年人当中的大多数,做的还不如自然博物馆里的那个孩子,他可以不计时间和成本,和大家去分享他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为了知识的传承煞费苦心的去加工。
学会共享,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或许,正如空气,水的共享,我们也可以不计成本的去做一些共享的事,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收获的是自己能力的提升;在分享善良的过程中收获的是留有余香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