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去哪儿?”、“怎么去?”放在一起讨论。
“去哪儿?”说的是旅游目的地,“怎么去?”说的是出游交通工具。
乍看起来,“去哪儿?”似乎更重要而“怎么去?”则相对简单。其实不然。因为第一,出于安全、快捷、省钱考虑,乘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旅游已由过去的从属地位问题上升为当前乃至今后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二,航空、铁路、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提供方不甘寂寞,不同程度参与旅游事务或者干脆直接组建了旅游企业;第三,这类商家凭借独特优势,不仅成为旅游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而且还正在成为某些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另一方面,于游客而言,“怎么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交通费用通常是旅游支出中的大比重支出。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游客选择旅行社,其实选择的是旅行社在航空公司或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商那里的话语权,也就是折扣率。如今,“觉醒”了的交通商不但与旅游商分道扬镳,更严重的是它们还分庭抗礼,要凭借交通“让利”在旅游餐桌上分大杯羹。这对“传统”旅游商也许是坏事,但对游客而言,肯定是大大的好心情!
“怎么去?”与“去哪儿”两个问题的外在关联度很高,而在内涵方面,它们的相关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就旅游而论,它们真的是两个问题,是需要用不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的两个问题。
“去哪儿?”由游客而问,是他们想获得哪里好玩的答案;“去哪儿?”由商家而问,是他们必须解决我这里最好玩的问题;“去哪儿?”由市场管理者而问,是回答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获得感保障、安全效益绿色环保可持续等区域或全局性问题。
无论是谁,“去哪儿?”的答案都不是凭空而来。或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或者有底蕴深厚的人文气息、或者有呼风唤雨的商业繁荣,这样才能满足游客或观光、或体验、或采购、或休闲康养、或以上兼而有之的需求。
经常听到关于打造“全城游”的说法,想来还是这个“全域旅游”有所不足才需要去“打造”,或者干脆是这个区域除了旅游乏善可陈。既然这样,是不是看清看准了问题所在,是不是可以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成为关键。但愿不是短视引发的短期行为甚至是形象工程。
“去哪儿?”在游客这里是个永恒的问题。经常出游的人会关注那些他们没有去过或者没有去够的地方,而因为各种原因不是经常出游的人会关注最想去的地方。这不是满足不同旅游目的游客的需求问题,而是让更多的人有更少的人生遗憾的大事大非问题。
让“去哪儿?“永远成为大家共同的问题吧!这才是旅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