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料号究竟多少成本? 10美金?100美金?可能你怎么都想不到, 华为给出的统计数据是800美金。这800美金不是物料的采购成本,而是料号背后的隐形管理成本,它包括物料认证及管理、仓储及物流、库存管理、质量检验、财务分析、IT系统资源等一系列成本。如果一家公司有5000个物料号,背后的隐形管理成本是惊人的。我们暂且不论华为的统计方式是不是具有普适性,但足以说明物料号管理的隐形成本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认为物料号管理是研发的职责,即大家熟悉的由研发推动平台化、标准化和模块化,但这里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供应链同样对物料号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供应链管理的不容忽视的金矿。
如何挖掘这个金矿?
1. 加强需求管理。
一说到需求管理,很多人就会想到客户的需求管理。采购面对的不是外部客户,而是内部客户。内部客户的需求管理,是指采购深入理解内部客户需求,以自身的专业和对于供应商市场的把握,提供供应市场的解决方案。但我们经常看到采购在公司内部只是把研发的要求传递给供应商。研发说要料A,采购就买料A,要料B就买料B,要料C就买料C,但研发的需求是什么? A,B,C?或是D, 好比大热天顾客去店里买饮料,会说要可乐、也会说要橙汁、但其实他的需求只是解决口渴,这时候矿泉水可能是最适合的。加强研发的需求管理,采购就要主动参与到设计阶段,带给研发更多物料市场的信息,减少产品开发的周期,加快新产品上市,改善产品的成本、质量、交期,降低缺料的风险。
新料号大部分都是在开发阶段产生,采购积极有效的需求管理可以在源头端找到合适的物料,减少新物料的产生,同时由于在研发阶段早期就考虑到可采购性,降低了量产后物料问题的产生,减少设计和物料变更产生的新料号。
2. 建立品类采购职能
前面提到的需求管理更多的是由采购在项目中深入理解研发的需求,发挥采购的专业度及供应市场的了解,在很多公司有专门的项目采购职位,但供应商资源需求的整合以及储备,离不开另一个重要的职能品类采购。
大部分公司是有多条产品线,甚至到一定规模的话是多个事业部运作。在未建立品类采购的公司,各个业务单元分散采购,各行其是,浪费了需求整合的机会,无法发挥采购的规模效应,供应商对各个业务单元的服务水平不同,同一物料价格也可能不同,造成的结果是采购一直忙着寻找新物料满足自身的需求。品类采购就是在收集和整理产品线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采购。不同产品线之间会有相似甚至相同的需求,如很多标准件,品类采购可以把这部分需求归并集中。即便是不同产品线用的定制件,在供应商端,可能生产工艺相似,也存在需求整合的机会。如产品线A的注塑供应商,可以做满足产品线B需要的塑料件。
同时品类采购需要了解公司和产品线的战略,整合供应商资源需求,开发和发展供应商。公司要进军哪个市场,就需要目标市场的供应商资源,提前建立供应商关系,甚至可以让供应商把半成品准备好,一旦订单需求确定,需要的各种物料及供应商都已经准备好了。好比你在上饭店前,你把要点的菜提前告诉饭店,饭店都已经把食材备好,有些菜可能你一到饭店就能上了。
品类采购是该品类在供应市场端的专家,整合各产品线的供应资源需求,减少了料号的数量。同时积极发展符合公司业务发展需求的核心供应商,建立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可以减少供应问题产生的料号。
3.定期清理料号
建料号好比“生孩子”,生的时候要慎重,但生完之后还要养孩子。只管生孩子,不管养孩子是父母的失责,料号也一样。只有建料号,没有后续的维护及清理,无用的料号就会越来越多,无用的料号和产品生命周期、供应商的物料生命周期有关,也和供应商切换相关。
供应链部门要保障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的可供应性,主动了解产品生命周期,反馈给供应商,也要将供应商物料的生命周期反馈给公司内部。
供应链部门需要关注长期未使用的物料号,协同研发、IT作定期清理,特别是那些已淘汰的供应商的料号,这部分物料供应链部门了解料号产生的原因,应发起这部分料号的清理。
4. 建立料号优选机制
前面3点讲的都是减少料号数量的问题,这里再谈谈料号的质量,料号的优中选优。深入理解研发的需求、建立平台化的品类采购方便更好得选择和管理供应商,做到“门当户对、白头偕老“。
回到料号层面,哪些物料是哪些战略供应商的优选物料?研发在选择物料时还是一头雾水,把供应商的物料选了个遍,导致料号重用性很差。料号优选是对于供应商管理的更进一步精细化的管理,而且不可或缺。品类采购策略的落地,对供应商的配额承诺的兑现都需要在物料号层面实现,进而加深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料号优选,采购联合销售、研发、制造、供应等相关职能,在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挑选有优势的物料。光选出来推荐研发使用还不够,还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定期检查每个BOM中优选供应商物料以及优选料号的占比。设立优选百分比的基准,不断得提高优选料号的占比。对于研发选用非优选的物料,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这样做一是鼓励研发选择优选料号,最大程度得促进料号重用性,加强采购的规模优势,同时也保证物料优选库持续更新完善,与研发需求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