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李小萌老师的《你好,小孩》,几次泪目,不只是感动,更是感同身受、同病相怜的感觉,她让我们对孩子怀有“善意”——有人说:谁会不善呢特别是对自己家的孩子,“此善而非彼善”;她让我们做60分父母就够了,不功利、不攀比,及格就好!
社会的善意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关起门在“管教”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家的事,怕孩子在社会上受到伤害,其实我们脱不开这个社会的,他要跟同龄人接触,他要跟老师和社会人接触,所以社会共同的“善”会让孩子放开自己,会让孩子更有爱!
之前特别喜欢听西方国家孩子成长的过程,从小他们可以在社会上“勤工俭学”——体验不同的工作,感觉人家国家的孩子在一个“大家庭”里成长,培养了孩子的独立、协作、善意、担当……
对比中国,生怕孩子出门不安全、过马路出事故、被坏人骗走……
我们每一个大人都有义务“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就是把看到的每一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
在公共场合,看到小孩可以给他以微笑,对于哭闹的孩子给他以包容,看到带小孩的父母给他以举手之劳的帮助!
在学校,不因孩子的一点小错而语言攻击(坏孩子、什么都不行……),不做警察、不做律师,只做一个引领者。
这里想到李小萌老师讲的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刚开始上小学,始终坐不住,他是幸运的,碰到了一个有爱的老师,给小孩起了一个绰号——教授,有一次教授听着课,起来就走,老师看到了问:“教授,你怎么了?”教授说:“你讲的一点不好。”
老师对班里的同学说:“这就是诚实,来,教授,你来讲讲。”教授就去讲了,后来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教授成了班级的学霸,这样的孩子被老师保护了兴趣,怎么可能不是学霸?
所以学校太重要了,一个老师就会开启孩子头顶那盏灯,改变人生的命运!
家庭的善意
我们常说:家长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考试拿证上岗的人。
我们常说:家长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其实孩子爱我们胜过我们爱他。
我们常说:你要听话,这是对你好……
其实,我们给孩子过多的是压力、是期待、是听话照做。他是一个小孩,他如果有我们的认知水平可能比我们更强,毕竟社会的进步带给他们了很多环境。
所以我们做好我们的“善”就可以了,这个善包含了很多:
1、控制好自己情绪,也不被周围情绪影响
我就有特别的感触,每天早上欣欣起来的晚,而婆婆早早的想出去,她总是给我说:不能让孩子睡懒觉,需要养成习惯,醒了更不能在床上赖着……
我家每天早上的气氛就是不对的,本来我是想让欣欣多睡会,她一般在幼儿园不好好睡,晚上又睡的晚。但是我的初衷和现实总是有出入,因为我总是被气氛和婆婆的情绪所影响,到最后总是会催促欣欣:快点起、快点洗、快点吃……就像一个“直升飞机”一样,不停的在后边催促!
我们要做外界压力的过滤器而不是压力的放大器,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也是情绪稳定的,而情绪稳定是处事的最好品质。
2、做孩子的副驾驶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在人生这条路上真正的是他自己走出来的,家长再厉害、再能包办一切,未来都需要他自己走,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副驾驶,而且是不唠叨、不越权的副驾驶。
3、拥有真正的“善意”
这个“善意”为什么打引号呢,不是我们认为的对于孩子的好——听话就是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挨打的经历,我对于自己挨打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有的当时所谓的错误已经都不记得了,但是挨打的经过却是那么的深刻。
我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而我性格也像他,所以水火不相容,他打完我,我能几天不理他,而对于我内心的伤害是更深的。我是班里的尖子生,但是内心不自信,生命中缺爱,其实在生活中这些都让我绕了很多弯子、吃了很多亏!
有人说:当你打孩子时,孩子不会不爱你,但他会不爱自己。
一个名人(忘了具体是谁)在高考完报考专业时,不听众人的劝阻要报北大的一个冷门,他父亲给他妈妈说:你告诉他,真喜欢就去,以后没有工作我养他!
没有打骂、没有强迫,只有尊重,只有支持,这就是真正的“善意”!
3、不比赛
这个比赛有三层意思:一个是从小给孩子建立比赛的心态,必须得第一。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快点吃饭,老人都会跟孩子比赛,“来跟奶奶比赛,看谁吃的多、吃的快”……
第二个是拿他和同学、周围邻居的孩子来比较,这个就不用举例子了,我们很多人估计都用过。
第三个就是在学校,考试排名次啊,开家长会受表扬就开心,回家给孩子又是礼物又是好吃的,如果受批评回家对孩子骂一顿,有的还有可能被胖揍一顿。
我们培养了孩子太多的竞争力而真正让他养家糊口的是合作能力!现在大家越来越明白团队的力量,所以从孩子这我们就给他营造协作而非竞争的环境。
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
家庭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需要退而求其次,如果有能力帮助做些家务或者接送下孩子就只需要做这些就好,不争教养、不争“爱”!
这个“爱”是争孩子的爱,觉得自己天天照顾孩子,他就应该爱自己多过他的父母,这是在难为孩子,也可能让孩子学会撒谎,在老人面前一个样,在父母面前又是一个样!
妈妈做好孩子的“服务员”就可以了,需要了我们就在,不需要了我们远远的看着他们。李小萌老师说她女儿做作业或者练琴时,她会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累了、太难了,她会给他一个拥抱,其它都不会介入。
本来作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对他来说难,对你来说太容易了,所以你看着他不会或者教了几遍还不会就容易着急上火、鸡飞狗跳了!
爸爸做到两件事就好:1、爱孩子 2、做楷模。爱孩子当然是“善意”的爱,做孩子永远的靠山,是孩子内心安全的最有力量的防线。
做楷模,不是让你事事都第一,不是让你有多成功,只需要你有特长,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比如你做菜很好,孩子提起来就是满脸的骄傲;比如你组装模型很牛、比如你登山很牛……有热爱、有追求、有努力,让孩子看到一个积极、正能量的父亲!
其实教育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就像樊登老师说的:如果觉得累时,就是方法有问题。
其实每个父母天性都有爱自己孩子的本能,所以方法不能照搬,因为孩子都存在差异性,我们要发自内心、因材施教,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