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思考,快与慢》第四章
今天中午吃的藕,没有变丑,但是牙齿疼的不行,整整嚼了半个小时,哎呀妈呀,再也不吃藕了
这两天天气都格外的热,早上骑着小黄车去公司,在公司附近的路口处有协警在维持交通秩序,还真是头一次呢。走到公司大门口,路边不见小黄车的踪影,阿姨在打扫落叶,保安小哥们都聚集在路口。再往里面走去,两位穿着西装的男士,戴着耳麦检查阿姨的卫生工作。今天可真不一样呀!
整个上午在工位上处理工作,按照昨天的通知,每个人都穿上了公司的统一服装,这个是冬天发的衣服了,现在穿在身上真是格外的热呀。
今天一天所见所闻都是为了接待重要来宾,可真是风光。
主管也在讨论着新招进来的人,听说是一位交大毕业的小哥。什么也不记得,只知道是交大的。
这一天留给我重要印象的是“重要来宾”、“交大”,这就是风光吗?因为身份、头衔等标签被人记住,而不是个体本身,这是我所追求的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向往这些标签,这些标签似乎代表着某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应该会比较享受被羡慕,被人挂在嘴边的这种虚妄的成就感吧?不是虚妄,而是切切实实的!
内心还是想成为精英人士的,但什么样的才是精英人士呢?[并不简单]
哦,现在有一个念念不忘的名校情节在蠢蠢欲动!
阅读《思考,快与慢》的时候,其实讲述的都是日常能够理解的现象,无非被冠上专业的心理学领悟的名词罢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看来写作并不需要什么大道理,但是有的人能写出来变成了作家,有的人写不出来成了读者或者路人。写,本身就是在路上的一种行为。
个体的行为会受所处的环境,甚至文字等影响。里面提到了“无意识行为”,但“无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呢?好像不是很明白。小的时候一个人走夜路,旁边是排成行的白杨树,远处望不见的田里可能有新老坟墓,埋葬着各样的躯壳。在这样的场景里,我常想这些躯壳里曾住着怎样的灵魂,他们生前做过哪些有趣的事儿呢?现在他们在哪?会在我身边吗?然后大脑开始不受控制的乱想,一会跳转到某个电影情节,一会跳转到生活中的一个画面。这种当前环境引发的画面即为联想,一件事儿引发另一件,也可叫发散思维。文中说到启动功能,我怎么感觉启发和联想都是一个意思呢?这部分内容还需要详细读读看。
文中提到的实验真是非常有趣,其中有一个“你会为一杯咖啡支付多少钱”的实验。在咖啡机旁每周交替贴上人的眼睛和花的图片,记录每周大家为一杯咖啡支付的钱,发现贴“人的眼睛”的图片的那周愿意为一杯咖啡支付的钱较多。这个实验很好理解,把自己当成被测试者,当看到眼前有个“人的眼睛”的图片时,老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无形之中便会影响自己的行为,而自己对这种行为几乎是无意识的。这个实验让我萌生一个想法,如果我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不用寄刀片,就寄一个印着眼睛的图片就好了,这震慑力绝对比“刀片”要强很多。哈哈,想到这里,我脑海中马上出现了眼睛和刀片的图片,以及学生盯着一边学习一边盯着“眼睛”的画面。思维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晚安
毛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