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六点多起床,给车加油,买烧鸡,找好朋友吃羊肉泡馍,8点20从老家出发,10:45在高速服务区休息,11:20继续,12:40回到小区,办理银行业务,午饭,13:50,到家,喝茶、休息,14:30洗澡,15:50出发,16:10上课,17:40下课,18:50去买帽子、围巾,20:10给亲戚送苹果、烧鸡,21点到刘老师家,刘老师招呼喝茶,23点半回家,以上是这一天的流水账,时间安排的很紧,没有时间写简书,今天补上,重点回忆和刘老师喝茶时的谈话。
第一款是上好的滇红,茶叶的外观首先就颠覆了我对滇红的认识,以前见到的所有红茶都是比较碎的茶叶,刘老师的滇红看起来叶片饱满,完整,每一片都是树枝尖端的叶芽,一个芽上有两到三个叶片,叶片比较大,但是又比较肥厚,显得很嫩,而且叶片是包裹住的,并没有完全打开,应该是新生的叶片还没有舒展开来的时候就采摘了下来,叶芽呈现出淡金色,能够看到明显的细细的绒毛,条索清晰,完整紧致,色泽明朗,充满着弹性和活力。以前认为做红茶都是用不好的碎茶叶做成的,今天才完全的调整了认识,红茶照样可以用心的做,可以用最好的材料来做。
泡红茶要用高温的水,用100度烧开了的水。关于水温,刘老师是这样说的:85°的水是虾眼水,就是水中刚刚泛起一些细小的水泡,水泡的大小就像虾的眼睛一样,这就叫虾眼水,这时的水温就是85°,有经验的喝茶人根本不会用温度计去测量水温,仔细观察,用心体会。那100°是什么状况呢?那叫牡丹水,就是水泡像牡丹花一样的盛开。但是如果壶盖是盖住的,又怎样得知水温呢?刘老师说这时就靠听,从声音体会水沸腾的程度和状态。我问,那将水烧开后放置到85°可以吗?答曰这样的水已经死了,泡绿茶用85°的水就是要用水的生发的活力激发出绿茶中鲜活的生命力,这样的茶才香,才好喝,烧开的水就比较老了,泡发酵程度高的茶可以但不能泡白茶绿茶等发酵程度低,保存了更多活力的茶。即使烧开的水也不能长时间滚开,这样的水就死了。不论是85°还是100°的水都是烧到温度就停火泡茶,可以再次加水,继续加热到需要的温度使用。
以前喝过的红茶都是很深的颜色,深红色,颜色很厚重。而刘老师的滇红颜色并不深,像色拉油的颜色,味道也不是以往喝过的厚重的红茶味道,而是比较青春、活泼的,一点儿也不老气横秋,而且耐泡,共泡了9泡,味道没有明显的改变,一直保持着均衡的品质。
聊天过程中谈到了黑茶,我说到我的黑茶,可能不是好茶,因为那个茶我越喝口越干,越喝嘴越粘。刘老师拿出一个中等品质的安化黑茶饼给我看,条索小但清晰明了,撬开的部分能看到有少许白色的菌丝一样的东西,这个就是茶里生长出来的菌类物质,这款茶的菌丝已经能够达到和灵芝类似的功效了。
泡黑茶要用100°的水,第一泡时间在15-20秒左右,茶汤依然是透亮的琥珀色,不是我见过的深褐色、深红色茶汤。闻和尝到的都有一点儿甜香,这种香味是菌丝的香味,是具有灵芝功效的,也是发酵产生物的作用,黑茶也叫茯茶,具有很好的化积消食的作用,尤其善消肉食引起的食积,所以蒙古西藏这些地方的人们生活离不开茯茶,如果没有茯茶就会肚子涨得难受,甚至历代中央政府还会拿茯茶的供应作为对蒙古西藏的一种控制手段,没有茯茶喝,积食胀气,那里还有能力造反啊!
水倒入壶中,水面上浮着密密的泡沫,水底还有泡沫不时冒出来,这时就要出汤,不能让茶叶浸润的过于充分,保持茶性的缓慢释放,每一泡汤色接近,味道接近。第四泡开始,因为水温已经有所下降,刘老师将食指和中指轻搭在壶盖上,等两个手指缝里感觉到热量时出汤,用这种方法继续保持着茶汤的浸泡适度,保持着色泽和口味的均衡,用舌尖稍抵上颚,舌下会涌出香甜的津液来,舌根左侧会有一些干涩的感觉,将口中津液徐徐咽下,顿觉腹中清爽,有一种食积顿消的感觉。
从第九泡开始,甜香味被涩味代替,这是茶叶自己的本来味道,继续下去,又能品出苦味了,前面的甜香味的功用是使清气上升,后面的涩味和苦味的功用是使得浊气下降,所以现在有后背发热的感觉,这就是喝茶喝透了的状态,喝茶就是要喝到透为佳。浊气下降使人想放屁,但暂时还放不出来,继续喝下去,更加通畅了,浊气就可以排出去了。这时感觉舌面干涩,嘴唇边一圈发粘,就是我自己泡黑茶的口感,看来是我泡法不当,直接将茶叶本来的感觉泡了出来,而失去了发酵茶特有的众多功效的缘故。
一直到第十三泡,茶中不再有泡沫从内升出,茶味变得寡淡无味,刘老师说这个茶最好水准的人可以泡十五泡,那也就是这款茶的极限了,他能泡十三泡,已经是茶中高手了。现在轻轻转动肩膀,男左女右,像用辘轳从井里打水一样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将肾水提起来,上升的肾水遇肺金的收敛作用而下降,完成一个循环,水火相济,天地交泰。此时能感到头脑变得清醒,耳聪目明。
今天得闻刘老师的亲自示范和讲解,切身感受到好茶的味道,亲眼看到好茶在懂茶高手的手中平和、自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亲身体验到喝茶引起的身体状态的变化,不由得感慨造化之神奇,惊叹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更觉得大道一理,其实不论是从医入道,从茶入道,还是修真悟道,都是中国人修心穷理的途径,条条大路通罗马,格物致知,穷理悟道,了悟大道之后,万事之理自然会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