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饭时手机落学校餐厅了。正要去找,和b迎面撞个正着。“老师,我看您手机在桌子上,就替您拿回来了。”“谢谢宝贝儿,宝贝儿都会替老师操心了啊,厉害!”一边给b竖大拇指,一边独享这份甜滋滋的幸福。
一年前的b常把自己边缘化。学习不好,做事不主动,对于身边的人和事都熟视无睹,常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班里像b一样状况的孩子有好几个,他们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
这几个孩子都是聪明孩子,但孩子成长过程仅仅满足孩子吃饱穿暖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至于被认可,被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几乎没有。行为处事得到的指导少,思想引领更少。久而久之,当看到同伴们侃侃而谈,大显身手时,可怜的孩子们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于是,无形中和同学们划清了界限,成了大集体中的沉默者。
针对这种情形,我不断给孩子们传递这样一种观点:学习不好的孩子可以特长好,学习不好,特长也不突出的话就做有眼力界的孩子。于是,就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练“眼力”行动。
(1)眼里有活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看那谁谁谁,人家多有眼力界,你看那谁,死面疙瘩,死没眼色。要让我们的孩子做有眼力界的孩子。
看见地上有垃圾,捡起来;看见同学搬水桶搭把手,看见老师在和别人交流,别插话,看见同学伤心难过,安慰下。这样的孩子待人友好热情,谁不喜欢?
(2)眼里有人
我们经常看到那种人,只看上,不看下。大家称之为眼睛往上翻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会有让自己如鱼得水的际遇,但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尊敬。教孩子,就要教他不管周围的人贫富、身份、地位、才貌,平等、和善、真诚对待每个人,这样的孩子像天使,谁不喜欢?
(3)眼里有光
眼里有光的孩子是敏锐的,训练你的孩子做敏锐的孩子,让他善于用眼睛捕捉信息,比如,今天老师化妆了,某某今天发型变了,某某这段时间上课特积极。还要分析、加工信息。我经常做这样的训练。一次数学考试后,让孩子们一一传看一位同学的数学试卷,看完之后让发表想法。有孩子看到字迹工整,有孩子看到分数很高,有孩子和以前作对比,说她进步很大,有孩子想到进步大是因为上课和老师互动好,有孩子想到进步大是因为最近在家里在学校都很用功,有孩子想到自己和她同等水平却没他好,有孩子想到自己平时比她优秀但这次分数还没有他高。就要训练孩子不断地在眼睛和大脑之间建立链接,长此以往,他就会变得敏锐,变得善思。不管正思,反思,总之,都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敏锐的孩子谁不喜欢?
(4)眼里有美丑。
今天的孩子中,有许多孩子价值取向不正确。精致的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横行。思想中没有“大美”,比如有时给他们讲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他们会觉着不理解,甚至认为可笑。为人处事充满了功利。比如,我的班干部曾经向我提出某某唱歌不好,歌唱竞赛能不能不让他参加的请求,我很诧异,直接指示:好不好不重要,参与就好!不能以损失一个孩子的自尊为前提追求所谓的“美”。班级是个小社会,同学们交往过程中的每件小事都是极好的教育案例。要引导孩子去感悟大美、品味高尚。训练孩子明辨是非,对是非曲直要有客观的衡量,理性的认知。教孩子常常捕捉身边的真、善、美;教孩子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辩证思维想事。
我常想,一个人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不正好就是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吗?三观正了,你还怕他(她)发展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