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年的到来都孕育着新的希望;
每一场花季的轮回都是诗,是故事,是画⋯⋯
立春了,陌上花发,杏花疏影里,回家过年⋯⋯
二月花令
过年真好,刚好是立春之际,陌上花发之时。但谁是这春天的使者呢?古人说是杏花。
我长在南方,虽"南梅北杏",还是见过杏树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分不清楚梅花、桃花和杏花,留意了才知道,它们有所不同:桃花,花叶同放,杏花、梅花是先花后叶。从时间上来说,杏花、桃花是自梅花之后依次开放。有诗语"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于是,二月也称杏花月。
杏诗春色
关于二月花神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因杏花女花神为杨玉环 ,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你不禁会想到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杨玉环本人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杏花的美,多象征美丽少女。
翻阅古诗词,始觉杏花在文人眼中,也多是烟雨春色,如"杏雨沾罗袖"、杏花春雨江南”、“红杏枝头春意闹”、“雨细杏花香"⋯⋯。再有就是节操碎了一地,被说为“艳客”、"风流树”,如晚唐薛能写《杏花》"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是不是文人们瞧不上杏花由红到白的多变呢?不过,王安石的巜北陂杏花》写道:
冰清花蕊透,玉骨青筋皱。
潇潇春雨里,一抹红霞骤。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总觉这首诗写杏花的美,有美到骨子里的傲气,亦如诗人自己。我想,它是足以为傲的,因为杏花的花期并不长,一朵花七天,一树花二十天,却用它的美丽与馨香奏响了春天的乐章。
杏林春满
据悉,杏花男花神是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他常年行医,却不收报酬,只是让病愈之人种下几株杏树。多年后,十多万的杏树蔚然成林。他又将成熟的杏子换大米救济灾民。于是后人修建杏坛,以纪念董奉, 并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来赞扬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者,所以,杏林已不单是指杏花之林,更是对医者的雅称。
后来,相传孔子杏坛设教,为士林所称颂。"杏坛”便代表了孔子和儒学。“会见春风入杏坛”“讲坛春暖杏花香”都是后代诗人在拜谒孔庙留下的,甚至影响到了儒学所及的东南亚诸国。
再后来,唐代因考中的新科进士们要参加一场在杏园举行的探花宴,于是杏花和进士及第联系起来,称"及第花”,苏轼《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其一》: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这里的"新郎君”就是对新科进士的称呼。
可见,历史上,无论杏林还是杏坛,亦或是"及第花”,都将杏花代指德高望重,或高雅有才华之人。
我想:大概花,也和人一样吧,有人说不好,有人说好,没有什么是完美。就像大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花和叶子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但杏花偏偏不是。
杏画有幸
杏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忠贞,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当我知道,它可以植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时;当我知道它耐寒(可耐-30℃或更低的温度)又耐高温(夏季最高气温43.4℃仍能正常生长结果且品质佳)时,便对它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力与美好,敬服不已。
想起一幅画《枝上杏花开》,梵高送给刚出生的侄子小文森特的受洗礼物,这是我很喜欢的名作之一。生机勃勃的枝条,大片的蓝色底子再加上明亮鲜艳的杏花,给人一种对生命之纯洁与美好的感叹。我想,它送给孩子和传递给我们的,是面对盛开的杏花时的幸福感觉吧!
也巧,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人们以杏象征幸福,也是很多人的愿望。
值此岁首立春,是生长,是希望,我亦祝福所有人!杏花疏影里,生活幸福!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