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同学看完某导的处女座电影,也许是昏暗色调的的文艺范加上有些阴沉的天气,搞得每个人在回学校的路上昏昏欲睡。见一个同学一路不语,还以为心情不好或是有心事。后来问到他的时候,他说正在回味刚才的镜头,如果在电影院里能够暂停多好,感觉信息量太大,一下子都来不及思考电影的主旨是什么。我听到这句话,一下子感觉疲惫的身体充满了些许能量:如果能够暂停?是啊,如果光怪陆离的信息时代,能够暂停,终于由我主宰,该有多好!
随着微信微博等工具的逐渐流行,越来越感觉到在这个时代,我永远不必担心自己不能获取信息,和应该从哪里获取信息,但是伴随着这种心理的同时,我依然在问我自己:我该知道什么,和天哪,我到底知道了什么?!
信息时代的爆炸,让我们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海量的信息,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仿佛站在了同一个平面上,都被容纳在了信息时代这个巨大的屏障之下,看起来没有人被疏远和隔离,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样多,我们每个人都变身成了消息灵通的“专家”一样。但是也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时代让我们不断吸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让我们不断融入这个充斥着无数新闻的社会的时候,也不断让我们陷入了一个忽视了阅读和忘记了思考的困境,在不断给予我们无限多选择自由的同时,也逐渐给我们套上了一个我们一直被奴役却又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乐在其中的不能逃脱的枷锁。
电视时代,让我们从黑白的书本和枯燥的文字中解放出来,我们开始迷恋于闪光的屏幕上一闪而过的各种色彩鲜艳的信息。这些信息大量的在我们眼前闪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得到了印刷时代前所未有的快感,但是我们的大脑也随着一闪而过的信息而终于走进了一个常常忘记了暂停和思考的模式,我们不断停留于接收信息和享受信息的过程当中。网络时代似乎相比较于电视时代,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但是网络上越是显得新奇的新闻,帖子上越是显得特立独行的言论,才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被这个信息网络的特立独行的特点牵着鼻子走,而终于变成了一头温顺的绵羊。
最近郭美美事件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在网友纷纷感叹“炫富女”“炒作女”终于再也骄傲不起来的时候,也不禁唏嘘曾一度躺枪的“红会”,郭美美的闹剧导致红会一度名誉扫地,以至于现在在重新收回信誉的过程中依然步履维艰。郭美美事件一方面让我们感叹自己被这个网络时代的炒作所迷惑的时候,也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在吸引人眼球的爆炸新闻面前,会渐渐失去了辨识力。终于被炒作起来的不断出现的网络红人们,借助于网友们猎奇的心态,终于走上了一条条不平凡的道路。人们曾经调侃凤姐的外貌丑陋和她那不知何处来的“自信”,人们曾经对郭美美的炫富充满了满腔的愤恨和排斥,可是我们却用调侃的心态捧红了这些人,我们好像一不小心把这个社会的病态当成了社会的常态,一不留意就把那些看来不堪入目的消息当成了可以茶余饭后侃侃而谈的经典段子。云南地震,让我们的痛苦和揪心陷于一时,而“网络红人”郭美美被揭底的新闻,反倒让我们从一时的悲伤中逃脱出来,而兴致勃勃的去翻遍了郭美美的前世今生,我们的悲伤和无奈终于被更加劲爆的所取代,我们的目光终于转向了那些可以当做茶余饭后不停津津乐道的事情,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终于不再关注每天平淡的新闻事实,终于觉得这个世界的安宁与否与我显得毫无关系,而是那些社会的伤口反倒变成了我们生活的调剂品,我们以为是在痛斥这些病态,实则是在悄无声息的容忍和接受,以及被这些吸引人眼球的东西麻痹了我们的三观和本该有的态度。
微博近几年的流行,也让人们进入一个全民的浅阅读时代。140字的字数限制,让大量的短小精悍的信息集中于一个页面中,我们不断刷屏,大量的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眼球,但是那些不足够劲爆的信息往往会在快速的浏览中被我们忽视掉,偶尔让我们停留的一定是那些足够引人注目的“标题党”。我们不停在刷微博中度过宝贵的时光,我们聊以自慰是在补充知识,可是渐渐的,我们好像知道了很多,但是又从来什么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细节,更从未思考,闪亮的信息带给了我们一时的快感,我们快速的刷新页面,我们看到了各种名人,各种言论都出现,但是我们来不及停下来认真阅读,那些可以瞬时加载的长文章图片也常常被我们当做一种装饰品,而懒得点击出来去细细阅读,因为后面还有大量的冷笑话、美艳的图片等待着我们,我们本是选择着网络,可是却像一个狼狈的动物被网络和信息追赶。那些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过程反倒变成了一种折磨,那些可以在书桌前几个小时认真阅读经典的人,也逐渐变成了一个宝贵的群体。
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你在这个社会的大潮中不断享受着冲浪的乐趣和快感的同时,也有可能一下将你吞入无底深渊的海洋之中。我们不能阻止这个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我们也不应该阻止,只是,如果,我们变得无力阻止和控制的时候,那一定是一种超出了我们期待的“文化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