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中,我以拍摄纪录片为创意情景,主要安排了特写大榕树,聚焦“鸟的天堂”两个教学活动。活动前先进行拍摄准备。准备1,了解作者。准备2,读准字音,会写生字。准备3,整体把握,梳理结构。
指导会写字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读生字,观察字形,并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哪里容易写错。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康帅同学提到“梢”木字旁捺要变成点,我当即表扬他观察仔细,注意到了笔画的避让,同时点明这样的生字还有“榕、桩”。佳宝同学提到“耀”光字旁的最后一笔要变成竖提,右边上半部分“羽”没有钩,下半部分“隹”有四横。我充分肯定了他的的发现。随即我强调“抛”九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伸展出去,把“力”包进去。“暇”跟时间有关,是“日”字旁,并告诉同学们“应接不暇”的意思。最后,让同学们练写本节课强调的这几个生字并同桌互相检查。
反思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积极性自学生字词,更利于生字词的掌握。如果这一环节我能将“应接不暇”放在句子中,从具体语境中让学生理解词意效果会更好。如果能出示一两个同学的书写,让同学们从写正确和写美观两方面进行评价,更贴合新课标语言运用方面的要求。
在准备3阶段,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和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我用这个问题引领同学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厘清层次。整体效果较好。
第一课时特写大榕树,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1.默读5-8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榕树?
通过交流分享,我们总结出这是一棵高大、茂盛、生命力旺盛的榕树。
2.默读第5-9自然段,说一说这里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榕树成为鸟的天堂,一是因为榕树高大、茂盛。二是农民不允许捉鸟。由于第一课时生字词环节用时较长,所以第二个问题遗留到了第二课时。
整体来说,第一课时生字词环节进行扎实有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符合基础较弱同学的学习节奏,但是由于时间过长,耽误了后面的教学进程,导致第一课时未完整展现。
第二课时,主要进行活动二,聚焦的鸟的天堂。主要设置了三个问题:
1.默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结合具体语句,谈感受。
2.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这两部分内容。
3.课文题目是鸟的天堂,但1-4自然段并未从鸟的天堂写起。默读1-4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的心情如何?
第二课时进行不是特别顺畅,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同学们有些不知所措,不能结合具体语句谈感受。细想,这个问题提的比较笼统,如果能用阅读填空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效果可能更好些。
在朗读环节,我采用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对比阅读的方法进行。从5-8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读出榕树的静态美;从12-14自然段选择一个自然段读出群鸟欢腾的动态美。课堂上,我指名朗读后,进行点评指导。如果能泛读一两句,再请同学们齐读读出不同语气,不同的美感,更能调动同学们积极性,增加课堂参与感。
由于第二课时处理了第一课时的遗留问题,所以第二课时时间不足,第三个问题仓促解决,阅读链接也没有在课堂上展现。教学设计时,还需细化各个环节教学时间,整体把握课堂节奏,让重点更加突出,让知识点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