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来说,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无价的情感,而其中最无私的便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当我们走过山涉过水,劈荆斩棘,伤痕累累回到家中,为我们疗伤的永远是默默守护的父母。然而人总是这样,到失去时才明白亲情是多么的重要。
《爱在别离时》就是这样一部关于亲情、生命、死亡与仁慈的作品。作者安娜昆德兰讲述了一场关于妥协和救赎的艰难战争,也讲述了一个探讨生命中最深奥秘密的温馨故事,娓娓道来,却微言大义,默默讲述着无价的亲情。
小说主人公艾伦在纽约找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充实而丰富。一天她被父亲告知母亲病重需要接受手术,她被迫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开男朋友回到家中照料母亲。初回到家的时候,她与母亲的交流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她不习惯母亲生活中的琐事,例如没完没了的和朋友共进午餐或者为度假做准备工作。她沮丧地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张无边的琐碎的网中,无法继续此前的独立生活。就在家庭关系的摇摆震荡中,艾伦终于第一次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终于找到了生命中最真实的感动。
母亲平静地去世了,艾伦却受到谋杀母亲的起诉。知道母亲死亡真相的艾伦面对法官选择了沉默,而故事的结局很是耐人寻味:经历了种种是非的艾伦,终于看清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说既不脱离日常真实生活的气息,又通过死亡视角升华了日常生活,使小说表达的亲情感人至深。小说从母亲死后开始讲述,倒序了母亲从生病到死去的经过,在母女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渐渐明晰了母亲的一生。作品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说教,生活中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用种种生活细节表现出来,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同深受。
《爱在别离时》不仅仅是一般的亲情小说,作者安娜昆德兰更是将理性冷静的目光投射到人类、社会更深广的现实关照中。安娜昆德兰通过个人的爱与痛,在对生死问题所进行的哲学思考中,让死亡和活着得道了辩证的统一。
这部作品是以作者安娜昆德兰的母亲为原型创作的。在母亲40岁那年,因罹患卵巢癌去世,当时的安娜19岁。有关于自己母亲的死亡,安娜昆德兰说,“它从未远离过我的脑海。我把自己的时间投注到那些身体正在陨灭的人的身上,他们正在疾病和死亡之间摇摆。我讨厌在治愈或者说让人感到舒适已经没有希望的前提下,医生们还觉得自己应该继续去捅、去测试、去治疗。对于人,你就必须去做所有的事情。对于动物的话,你就能够有只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的奢侈的权利。”
因此安娜创作了这部《爱在别离时》,设身处地地讲述了为人子女的痛苦。什么最能撕碎人的心?那便是看着亲人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而无能为力。什么最让人绝望?那便是眼睁睁看着亲人一点点被病魔夺去生命而束手无策。人类在享受着爱的同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不期而遇的离别和痛苦。
人的一生要求很多,但其中两个最根本的要求却怎样也得不到满足,那就是“生不生”和“如何死”。每个人从母腹中赤身裸体地来到人世间,都是攥紧着拳头大哭着。而一旦来到这世间,又大多不肯离去。如何尊严地面对和走向死亡,这是人在人世上的最后一个要求。因此,《爱在别离时》的另一个伟大意义,便在于讲述了一个人死亡的权利。而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有经历了死亡才会觉悟到死亡的含义,也才能够对人生有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死亡的存在使人警醒,呼唤着人们真正意识到个体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母亲的去世让艾伦对生命和死亡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也开始学着用宽容和爱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学着更好地爱和感受爱。母亲为自己的家人都付出过爱,也在给予爱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并坚持了自我的完整统一。爱的光芒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失,母亲的爱在女儿身边继续存在并传递下去。
在《爱在别离时》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她的人文情怀捕捉到了凡俗生命中人性的善与爱,以及普通家庭在患难与共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伦理亲情。虽并不十分冲高热烈,甚至也会消弭于苦难的间歇,然而正是这种朴素而本真,才得以在别离不断汹涌袭击的时候,作为最具人性的力量,慰藉支撑着普通人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