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这一天,我写下了第一句:你好。
一周年,突然就这么来了,细细品味,感知到时光的变化。
在这一年里,每天都在记录,每天都在体验。
十年八年好像指缝之间,
在写作的世界外,年轻的你在不断远去。
三年五载也可以是一生一世,
而在写作世界中,现在永远是最年轻的你。
写下一篇随笔,铭刻这一年的故事。
幸福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是幸福么?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学科,开创者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出幸福的感觉由三者叠加:愉悦、专注、意义。
心理学和鸡汤不同,除了定性、还要定量分析,三者量化研究后,排序出人意料。
最能够帮助获得幸福感的是专注,效用是愉悦的两倍以上,也比意义感更强。
追求幸福,要让自己的专注。
这一年,我写了四百万字,投入六百多小时,是专注的时刻,想来,也是幸福的时光。
我的生命状态悄悄发生了变化,曾经的我焦虑,陷入社会比较无法自拔,渴望满足而不可得。
现在的我还会焦虑,但会很快走出来,建立起行动,这是一种幸福滋养出的底气。
想到了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和如镜的湖面一样。
修辞学研究如何用语言触动感觉。
佐藤信夫在《修辞感觉》写到: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语言就是思想本身。
讲出所感,吐出所知,记忆不再静止,感觉开始流动,知识呈现鲜活,你开始与世界连通。
这一年,每每思潮萌动,我会打开语音工具,任其流淌一会儿,未知的世界就会显现。
这是与众不同的灵感启发器,而且原装正版,随身携带。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认知语言学创始人莱考夫认为,随着语言表达,大脑中会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会透视出一个个情景,这是记忆的本质。
画面可以由外而来,也可以由内而生,不断的去写,让你有更丰富的角度看待世界,让你有更多的宽广的视野看待生活。
这一年,我不停地问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一天,和上周的这一天,有什么不一样。
写作给予每一天充实,写作赋予每一天意义,让每天都成为特别的一天。
我的故事,基调是幸福。
平衡
你想过,如何触及这样的人生么?
改变,是从一个平衡到另一个平衡。
这不会突然发生,多思考,多构想,才能遇见过去,发现未来。
懂得原则、懂得方法论,未见得就能比懂得少甚至不懂得的人做得好,落脚点在行动。
这一年,我连续写作330天,明似风顺,暗则汹涌。
也曾迷茫,也曾沮丧,也曾失意,也曾神伤,但我会不断用行动打破这些旧的平衡,也不断用行动建构新的平衡。
这一年,我得到了自律,这是结果,自律不是降临到自身,而是在持续的行动中,是在解决麻烦的过程中形成的。
《达尔文的危险想法》中哲学家丹尼特认为:演化只奖励做的对的,天天做,很可能就做得对,即便什么也不懂得。
这一年,我找到了支点,做一件事,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这件事情本身,降唤醒最本源的那股,自我力量。
改变,由外至内到来。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和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认同过程》英国学术泰斗 泰弗尔教授 揭示 ,人们喜欢分类,会对所在群体产生自然的认同。
《思维版图》密歇根大学 尼斯贝特教授 提出东方人擅长于集体上思考,会去比较整体,会比较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本质是一种成长性思维,发现自己需要不断去成长,但也会对环境产生依赖。
这一年,身处的环境,改变了我的思维角度,启示了我的自我发现。
《认知尺度》所言:只是在系统内部改变,很难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你要做的是跳出系统之外,改变自身的环境。比如 加入一个时间源头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同侪压力倒逼自己成长,这些人是你不会堕落的底线。
语音写作是小众的技能,有门槛,而恰恰是这个门槛,聚会了与众不同的群体。
这是一群少数派,将写作混入血液,用语言透明生活,用生命呈现精彩,身处其中,已然不同。
物理学家 诺奖获得者 菲利普·安德森 教授在《多则异也》中写到:在自然界即便一块物质的总态是对称的, 它的内部结构也不必是对称的。
平衡不是静止的,而是一次次的发展。
我的故事,在平衡中发展。
不息
你憧憬,不断地进入这样的体验么?
这一年,我收获了这股不息的推力。
认知科学家 加布里埃尔·厄廷根 教授在《WOOP思维心理学》 中发现,乐观幻想只能帮助放松,但却会降低行动力。
曾经的我,总是决心满满,却又半途而息,总是兴致勃勃,却又阑珊而回。
另一位认知科学家 在《超越智商》中给出了解法: 自我的推力来自外生,去设定「预先保证方法」,是那么 不思考、不判断,一旦确立就不受个体控制。
现在的我,找到了自己的「预先保证方法」:打开手机,语音写作。
相比于其他方法,语音更易启动,好比与好友聊天,会越聊越嗨,会保持一段时间的思考惯性。
固化之后,你会拥有随时取用的大脑火花塞,赋予大脑强大的启动推力,推力外生而来。
在《奇特的一生》尾声,作者格拉宁评价柳比歇夫的一生时,讲到:
在他紧张的精神生活中,他崇敬的英雄们、他喜爱的人、他的表率都在不断变换。仔细去考察这种变化,该是很有意思的事。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
中文的语言时态,通常只用:过去时 和 将来时,「我是谁」 和 「我要成为谁」,过去时表示事实,将来时表示可能。
两者都不够好,用过去时,目标受制约,用将来时,又保留退路。
还有第三种可能,使用 进行时:「我正在成为谁」,让自己到达更高的目标,而且没有退路,这是时间管理大师的智慧。
这一年,写作从未中断,有时我无法分辨,写作和生活已融为一体。
如诺贝尔所说:我们先养成习惯,然后习惯塑造我们。
把自己活成进行时,推力内生而出。
不是将要成为怎样一个人,而是正在成为怎样一个人。
我的故事,没有结局。
书写
这一年,我开始相信自己。
写的越多,收获越不止书写。
大脑的奇妙,值得探寻,也可以发现。
未来的自己,无私的支持自己,用书写推动改变,你我因此坚定。
这一年,我更加看懂自己。
说的越多,要说的话语就越多。
语言和思维,值得连接,也可以打通。
当下的自己,享受安静的内在,用书写建构平衡,世界因此广阔。
人生,有且仅有一个故事。
书写一生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