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跟金平聊起最近比较火的“丢书大作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清洁阿姨很开心,又可以卖很多钱了。虽然不看好了这个活动,但还是保持着持续的关注。今天又看到一下相关报道,也算是验证了我的一些想法,有感而作此文。
一、事件回顾
几周前,英国女神学霸艾玛为了激起大家的读书欲望,希望人们利用通勤的时间读会书,把她的书籍藏在了地铁里,还在书中附上亲自手写的纸条,让大家像玩游戏般自己去寻找。这个事件漂洋过海传到了中国,公众号“新世相”在北上广三地的“丢书大作战”活动,黄晓明、李银河、乐嘉等知名人物都纷纷参与。
那么活动的实际情况如何呢?我在网上找到了几张图。
可以看出,漂流在座位上的书基本上无人翻阅,最后被工作人员成堆放在垃圾桶旁。书的处理方式非常让人痛心。
二、原因分析
我认为,丢书活动在目前的情况不会有好的情况,从两方面来看:
1.从个人来说,以我自己举例
首先,如果看到地铁座位有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不动它,并且询问身边人是不是落下的。
其次,即便贴上了那个丢书的标签,我并不会立即看它。一直以来,我认为对知识应该有所挑剔,如果是我不感兴趣的书,我并不会去读。
最后,对于已经决定坐地铁的我,心里已经预备了充实或消磨时间的方式,而且很大程度上不会选择在一个拥挤、摇晃的环境下看书。
2.从社会上来说,这个活动盲目移植外国,存在严重的一厢情愿。
地铁藏书活动在伦敦已经有四年的时间,艾玛这次的参与算是锦上添花,先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反观中国,先不说新世相公众的粉丝究竟有多少,各位明星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就说不依靠群众做推广,这就谈不上是一次真正的文化活动,这个事情就只能算是一次热点事件的跟风噱头行动。
就事论事来看,也不用大谈中国的国民阅读率问题,这个不是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想读书作为一种主动行为,目前这个时代,不在于客体书籍的获取,而在于下意识的决定。
综上,活动的失败是一个必然。
三、我的反思
首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每每微信上遇到一篇教你进步的文章,不管是方法论类型还是世界观类型,甚至看都没看完,你就先收藏再说。慢慢地,你的微信收藏越来越多,你似乎从来未曾去打开过那篇文章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都有一种想上进的趋势,但在外在很多情况下,知行并不能合一。你正在满负荷从事功利性的活动,而包括阅读在内的,各种成效周期长却收益大的事情却无暇顾及。你的思想却告诉你这些事情是必要的,所以你产生了焦虑。你做出的收藏却不去整理文章进行消化阅读的举动,是你焦虑下的一种补偿心理。
这件事情活动,就是大多数的年轻人对没有阅读的过分焦虑,造成对于英国藏书活动的群体性羡慕,对于本土化藏书活动的群体性关注,这本质上和那些早起打卡社群火爆是一个道理。既然如此,对于这种活动本身就不必过多用心了,每日内心提醒自我进步才是根本途径,日日精进又何必诉诸于外界?
说了这么多的看法,那么身处这个时代我们,对待这个事件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我一本也不丢,不如把我简短精要的阅读笔记拿出来分享,也许无暇阅读的朋友们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