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总是渴望这个世界存在一丝温暖,渴望的久了,突然来临时,发现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拒绝别人的善意。我与人之间,既然不知道何时变得那么生疏和那么防备。
从不喜欢把人想的太复杂,一直觉得每个人都差不多表里如一。可是今年在这个环境里,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的不可思议。也看到了太多太多最底层人的思维方式。
于是我变得相处的小心翼翼。每个人都嬉皮笑脸的。在我面前每个人都把我捧上天。或者说每个人都来给讲别人的坏话。我很庆幸自己是不多嘴的人,也不太喜欢言论是非。所以避免言多必失。
我甚至无法弄懂,怎么他们可以做到人前和人后差距的大幅度变化。很多人能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转身又笑容满面的给她窝一块,然后又在讨论另一个人的坏人。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变脸。
按我个人的想法,对于不是和自己一条道的人,或者做人原则上与自己差距太大的人。我保留发言评论的态度,但是我并不喜欢靠近。始终以为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要有好感才会向后靠近。如果你那么讨厌一个人。为什么非要笑嘻嘻的去靠近?靠近之后转身又要口不择言的贬低。我实在不懂他们的原则。
也许这是现在津津乐道的双重标准。同一件事情,看见别人总是看到不好,换成自己。要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别人做什么你都有理由挑剔,而自己做什么都是有理由,可以理解的。
慢慢的。我发现我失去了接受友爱的能力。仿佛我看到了接受之后背后换了套说法的话。
有个老乡被邀请去一家本地人家吃了一顿饭,很热情。可是过几天开始,邀请她的人在背后悄悄说那个人如何如何的大包子,把我们家饭菜都吃完了…
被调过来的小姑娘吃东西特别大方,每次大家一起吃饭都很热情的叫人吃她的菜,偶尔会带些大鱼大肉。单纯的人没有想太复杂,毕竟大家一起吃饭,饭菜摆在一起,就像一家人吃饭了,你尝一下我的菜,我吃一口你的菜。可是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说我们班的人都是大肚子把小姑娘的肉都吃光了…很多时候,是小姑娘主动热情的带来的美食,还是自己家里不爱吃,留着浪费,特意带给我们吃的。可是流言的真实性又是不得而知的东西。自此,我们吃饭开始了各自吃,再也不会大家一起其乐融融的。好几次小姑娘问我,怎么现在吃饭不一起吃了,我只是笑笑,哪里吃都一样。
几天前,她发信息给我说在菜地里,要拿一些菜来给我,我多次拒绝,可是最后她还是很热情拿给我,我碍于面子,不得已收了,可是心里却没有开心的感觉。反而给我出了难题,我该给她什么才不会欠她人情。该怎么让彼此付出与接受成平衡状态,不留话柄,可是又怎么做到回报的方式自然不显得刻意,这都成了困扰我的问题。
下午的时候,邻居大姐提了些辣椒问我吃不吃,她们本地人不会吃辣椒,扔了也可惜。从前的我,肯定不会考虑太多,反而会接受并且特别感激和温暖,我只会想到这个大姐人真好。因为邻居间有这种好意是很正常的互动。可是我没想到我直接拒绝了,说自家种了很多吃不完,她说了好几次,表示她的好意,我还是不留余地的拒绝。我突然发现,何时起,我既然那么害怕起别人对自己的善意了,为什么我看不懂别人的爱心,却害怕听到我接收后不一样的话语?我一边自责一边难为情,却依旧没勇气接过她的好意。对于云南人,怎么会嫌辣椒吃不完呢?我只是想到了这个环境的人,这些人的行为。导致我对于每个人的友好都条件反射的以为接收了都是要代价的,没有真心真意。
多少个日子,在陌生的街头,总希望自己遇见那个能温暖自己的人。只是一瞬间也好,能让处于陌生环境的自己放下片刻的不安便是最大的庆幸。可是什么时候起,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多都带上了相互利用的标签?以至于当那份温暖真的靠近自己时,我拼命的想要推开。我害怕这个功利的社会,喜欢简单的人际圈,喜欢真诚的奉献和给予,那样受恩惠的才能放心的接受和给予。给予是相互的,要是发自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