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途中,偶遇那些经过的艰难背影,他们用一个扁担,挑着两头差不多重量的物品,从山脚到山顶,以供住在山顶宾馆里的游客享用。此时,从同去的领队口中得知,他们被叫做~挑山工。
第一次亲眼目睹对这个职业,感觉比书本上说的还要恐怖,他们走走停停、然后再一鼓作气上一个台阶的状态,看起来很不轻松。不可想象,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他们可以这样坚定的走下去。同情的同时充满了好奇。
仔细观察,他们中间并没有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如此完全靠体力才能胜任的工作,居然看起来都是一些中年甚至接近老年之人。也许他们的年龄没有看起来那么大,只是因长期负重而佝偻的身躯,更多更早的把岁月的痕迹刻在了他们身上。那沉重的步伐,把这个行业的艰辛诠释的淋漓尽致。
在气温只有十几度的山中,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地面湿滑崎岖,一阵山风袭来,寒冷夹杂着雨滴,游人不禁都裹紧了外套,以保持身体的温度。这样的天气里,只见挑山工还穿着短袖衫,不时用肩膀上的毛巾擦拭着两颊留下的汗水。看到他们艰难的走过来,大家会不约而同的给让出一条道。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的是这样。下来的时候腿部力量明显减弱,两条腿感觉已经不在自己身上,毫无知觉可言,以至于到最后只能靠毅力、靠着“只有快点走回去才能歇息的”意念,强迫自己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动。
在停下来喘口气的平台上,我们看到一个挑山工在啃着自带的干粮,旁边放着一瓶水,扁担上挑着的物品放在不远处。见有人给他搭话,我们也凑了上去,想多了解一下他们工作的状况。
断断续续的交谈中得知,他们从山脚走到山顶大概需要6个小时,肩上的物品是按斤计价,每斤八毛,他们每次都挑200斤左右,这一天下来就只能走这一趟,而这一趟能挣的钱是160元。
上山六个小时,下山至少也要三个小时,一天九个小时,160块钱。在我们轻装上阵都感觉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他们负重200斤,爬上去再下来,可以想象,他们承受的是什么。
冯骥才在他的“挑山工”一书中,赞颂了挑山工坚韧不拔的攀登精神。它同样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往前走,就能到达目的地。
我们都需要这种攀登精神,当感觉生活不如意的时候,请看看他们,想想他们挣钱的不易,也许你就有了重新出发的动力。
生活从来都没有那么多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