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不同的路径,创造的财富规模上限是不一样的。
专心学习是很累的,大多数人很难坚持认真学习,他们宁可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却能让人愉悦的事情上,如看短视频、看娱乐新闻等。
我很少给别人意见,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受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分不清什么是善意、什么是欺骗。
更靠谱的做法是开发“相邻可能”。
你要是有点上进心,想过更好的日子,就不能天天和无所事事、不肯奋斗的人在一起,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离开他们,和优秀的、有上进心的、能吃苦的人在一起。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我不和悲观的人说话。
要选择头部中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员野心勃勃、精力旺盛,充满战斗欲,能把握住机会。
我们对待资产的时机,本质上就是判断买入时机和卖出时机
购买资产,降低负债。
把手里积累的钱用来购买资产,这是富人思维。
把赚到的钱用来消费,买名牌,这是穷人思维。
无论骗局设计得多精妙,底层的逻辑都是一样的:陌生的我们走进了别人熟悉的领域,徒遭收割。
过度忙碌导致贫穷
一个人不能太忙,每天忙得四腿朝天,占用了大量“带宽”,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总结,没有时间改善自己的行动规则,更别说拿出大量时间进行智力投资。这种情况就非常糟糕。
时间是最公平的,我们如何对待时间,就是如何对待我们的财富,也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人生。
如果你看世界的角度困在道德的层面,那就很尴尬了;如果你从利益、从可替代性的角度来看,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你在组织里拿到的工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你的辛苦、你的付出决定的,而是由你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贫穷是一种慢性毒药,某种程度上,它在很多方面带来的匮乏感会折磨孩子的一生。
我遇到事情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都会泡杯茶,坐着想一想:这件事谁得利?谁赚钱?谁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你努力理清思路,找到这个游戏中的强者,和他站在一起,赌他能赢,然后等待结果就可以了。
我们不要抱着一颗玻璃心渴望别人的喜欢,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变强。
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遗忘。
短视的人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神不知鬼不觉。
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就是对长期利益的最大漠视。
你追求的是效率,而不是完美,甚至有时候不一定是正确。
在正确和有用面前,我更愿意选择有用,我痛恨一切正确却无用的东西。
一个不被投诉的销售人员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一生都困在欲望里,心里想着,嘴上喊着“我要,我要,我还要”,是不是也该花点精力问一下自己“我付出了什么?我配吗”。
远离战场、听不见炮火的人,他们看到的世界往往是虚假的。太虚了,他们就没有激情,也不够接地气。
遇到悲观的人,我会赶紧跑,像逃离瘟疫一样。悲观的人就是传染源。
无论你和悲观的人聊什么,他们都聊得很悲伤。你和他们在一起,没有任何收获。
内部的人更容易悲观。
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没有什么红利的状态。有红利是幸运;没红利,拼命努力才是常态,不能因为没红利就不干了。
不追热点,多研究趋势,搞明白什么是不变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口结构老龄化是趋势,医疗需求旺盛是趋势,养老、房地产是趋势。利率下降是趋势,负利率时代是趋势。
你什么都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出钱,不愿意花时间,不愿意辛劳,还谈什么理想。
‘得到’App提供的知识类产品,内容都是全国顶级专家学者的理论,好不好?非常好。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内容太枯燥,用处不大。我看你也学哲学、法律、历史、管理等,学完能干什么?拔剑四顾心茫然,越学越焦虑,所以才有人说他贩卖焦虑,进行知识收割。
务实派的理论将财富自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财富保障阶段,第二阶段是财富安全阶段,第三阶段是财富自由阶段。
人是很难被说服的。更悲观一点说,人是不可能被说服的。我们在人群中找到和自己观念一致的人就够了。
什么是资产?能够帮你产生现金流的,比如公司、股票、债券、不动产,以及你的作品(书籍、微信公众号、人脉)。
什么是负债?不断消耗你现金流的,比如汽车、包包、奢侈品、日用品等。
我们的策略是什么?不断买入资产,降低负债。
付费就是“捡便宜”。你的那点钱购买了别人十几年的经验和成果
要分清什么是大钱、什么是小钱,要定个大目标,要活在未来。
不要被身边的小动静打扰,别被涨涨跌跌弄得心惊肉跳,你要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判断什么是大趋势、什么是小波动。
专注思考,不要消耗生命。
史玉柱说:“什么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
这种事,有可能是大事,也有可能是小事。
其实最好的努力、最简单的增值,就是动起来,不是要鹤立鸡群,而是要站到鹤群里去。
饭局的意义在于交流。只有小范围的人,才有相互交心的可能。相互交心是赢得信任的必备条件。能够交心的前提是,双方有安全感。
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某年轻漂亮的女子说:“将军们的妻子怎么都又老又丑?要是我,肯定能当个出色的将军夫人。”
她的同事抨击她:“那你得先嫁给中尉,跟他在边境上、在森林里、在沙漠中待上20年。”
选择相信谁,和谁一起玩,跳出自己的圈子。普通人的强关系要是靠不住了,尽量去找高能量的弱关系,趁着年轻搏一把。
社会在犒赏有执行力、有结果的人。
《百年孤独》,里面有句名言:“哪儿有贫穷,哪儿就有爱情。”
“信任”这个词,本质上是双方赋予对方可以伤害自己的权利。
对方有能力伤害你,却不伤害你,这才是善良,才值得信任。
合伙做生意的,最后能善终的没几个,稍微好点的能比较体面地结束。很多合伙做生意的伙伴变成了一生的仇敌,你死我活那种,最后钱没了,友情也没了。
终其一生,我们都要追求和体面的人打交道,远离不体面的人。撒泼打滚满地爬的,蝇营狗苟胡乱咬的,一定要远离。
短视的人大概率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即使他们遇到贵人,也会像蚂蟥一样只想着趴在贵人身上吸血。
贵人再后知后觉,为了保命,也会拍死这只“蚂蟥”的。
人的一生肯定避免不了要吃很多亏,你能做的就是,趁早解决那些潜在的“蚂蟥”,甄别出那些你伸出脖子,对方都不咬你,还要亲你一口、给你加油的人。
说服一个人从来不是用道理,而是从利益角度说服。效果不大那是因为你利弊讲得不够清楚,而且力度不够,太温柔了。一个话题,要么别谈,既然谈了就谈清楚,别遮遮掩掩的。
一旦事情做成,赚到钱,都要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没什么不好的。如果还继续捆在一起相互内斗,才是最可怕的。
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先要把事情做成。
而把事做成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只能有一个带头大哥。
认知差,就是别人觉得这个东西肯定没戏、不值钱、到顶了、要暴跌、是泡沫,但你判断这个值钱、被低估、还能涨,然后你投资入手赚钱了,如果还能上点杠杆,那就更赚钱了。
你找一个领域先让自己沉下去。只有先沉下去,才能浮上来,要找到自己能先拿到一手信息的领域,赚信息差。
公开信息—半公开信息—隐私(秘密),谁掌握得更进一步,谁亏得更少、赚得更多。
金融的本质是对资金跨时间、跨空间的重新配置。
房价上涨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与普通人的收入无关,与这个国家的中高等收入人群相关。
房价的涨跌是由供需决定的,供需是由人口和利率决定的。
很多人分析问题,都喜欢从简单的经济学角度来看。
凡是从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技术细节来思考问题的人,都会陷入战术细节的泥潭里,爬都爬不出来。
为什么?因为样本选错了。
租售比、房价收入比这些都是建立在发达经济体比较稳态的社会结构上来研究的。
在中国,除了房子,其他任何金融资产,但凡加杠杆的,有几个有好结果的?
绝大多数被强制平仓,一夜回到解放前。
人和人之间平等了,提供的价值才是价值,否则就是进贡。
任何不让员工赚钱、不让身边人赚钱、不让客户赚钱的事情,都不可能长久,都注定会失败。
用爱发电,发一两天可以,时间再长,爱就消失了。
否则,满嘴宏观经济政策,各种国际局势如数家珍,却照顾不好家庭,做不了生意,升不了职,不会写文章,每天就会一些虚谈。
多数事情都是知易行难,哪里有那么多时间空谈。有些人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遇到这种人,要躲远点。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拼杀、血战,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生都遇不到一次战点。
能不能遇到你的战点,就看你是一个挑肥拣瘦,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人,还是一个能拼杀、有斗志、值得托付的人。
年轻人的黑夜当然漫长,漫长到你以为天亮永远都不会来了。但是,看过日出的人都知道,天亮是一瞬间的事。
感悟:体系才是长期决定达到并且持续站上的高度
做的事要有复利性、可积累性,随着时间推移,可以积少成多。积累正EV,复利
富人思维PK穷人思维。购买资产,降低负债。我们要把钱花到能给自己带来现金流的资产上,比如房产、债券、优质股票等。
叫不醒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