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强权、舍生忘死的侠义之士就此陨落,惊险刺激的荆轲刺秦落下帷幕。作为一个常年在细微之处找瓜吃的睿智少女,我对一个未曾被记载到故事中的神秘人物产生了极大兴趣。荆轲已经那么英勇了,那么能令荆轲翘首以盼等的那个人该是多么无敌?他的背后又有什么动人心弦的故事呢?各位看官不要急,且听小生慢慢道来。
盖聂,榆次区聂村人。姓赵,名成。在他十五岁那年,万里无云,榆次区的两大村落比武,少年师出名门,作为黑马一骑绝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勇夺得了魁首。村人送他一个艺名:盖聂。他定居魏榆,护卫一方,用高超的剑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声名远扬。猜对了,他就是荆轲想要相携的那位强者。
燕国太子宫内,左右避退,会客室寂静无声。燥热的夏季里开会就如蒸饺子一般,深色官服们任由水汽滴落打湿衣襟,一动不动地立着,如同冬眠的熊,始终不发一言。见无人愿相随前往,坐在主位上的人虎着脸,一副要“拖堂”的节奏。空气凝滞着,本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君臣却对峙着互不相让。终于,一个挺拔的身影走出,沉稳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滑稽:“刺秦相携之人我荆轲已经有了谋划,诸位不必忧心...”走出宫门,他紧了紧自己的衣袖,抬头望着湛蓝的天空,深深吐出一口气。
夜晚,荆轲身披斗篷,悄悄潜入了一条都城脚下幽暗的窄巷。伴着风吹树叶的飒飒声,他停在了一扇墨色的门前,伸出手叩门,两短一长。院里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来啦!来啦!”脚步声响起,门拉开一尺宽的缝隙,一个瘦小精悍的老者扒着门问道:“那个兔崽子大晚上不睡觉,跑这儿扰人清梦。”荆轲拱手回答:“晚辈…”话音未落就被老者一把拽入了门内,荆轲稳住身形,惊诧之余又心生赞叹。老者自顾自地进了屋内坐下,荆轲赶忙相随。“先生好,我是田师傅介绍来的,师傅他……”“我知道。”老者红了眼眶,又继续道:“你今日前来是又何事?你是他的弟子,老朽会尽力帮你的。”荆轲拜谢,道:“先生在皇城脚下,对当下危机也有所了解。我奉太子之命入秦宫刺杀秦王,其他的已有规划,只是急需一人相携。望先生给弟子推荐一人。”老者想了想,眼睛亮了一下答道:“我倒是想到一人,不过你得亲自去请。你且听我细细道来…”小小的屋子里烛火亮了一夜。
榆次区聂村一个小院里,立于院落中间的一位英武俊朗的武者为围在一旁的弟子们示范招式,一柄重剑被他舞得虎虎生风、气势如虹,剑锋撩起云雾,剑影缠身,不见其尊。忽耳尖一动,长剑微吟,破空而出,直指院门。一位机灵的弟子赶忙小跑着去探看情况,不过多会儿,回来微喘着气儿说:“师父,师父。有一位自称魏国武者荆轲的人,前来拜访。”“魏国荆轲……好像有所耳闻。”一位弟子兴奋地嚷道:“师父,我知道!这人与您年岁差不多大,大概是因为他也是学剑术的,所以您才听着耳熟。他出身贫寒,平生有两大乐趣,一为读书、二则剑术。他以剑为荣,经常随身佩剑四处游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流氓草莽都与之相交。因其侠肝义胆,为人仗义、有恩必报、好打抱不平而得名。”盖聂想:自己一直在赵国,与这荆轲素昧平生。此番前来意欲为何?莫不是来比武的?毕竟我一介莽夫,也不能和他谈诗词歌赋、聊人生理想。若是比武我可不慌,再怎么说我也是榆次区剑术小王子,多少江湖有名的剑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嗐,无敌就是这么寂寞。但就怕他是携“江湖恩怨”而来,若是如此,我盖聂定不参与。唉,在这乱世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分分钟灰飞烟灭,图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然规律罢了。一切的计策谋略,只不过是掌权者的博弈罢了。我盖聂能有一隅安居,能守护一方安乐便足矣。
“荆兄请。”虽然盖聂内心戏很多,但面上风轻云淡,他礼貌地将荆轲请到上房。荆轲眯起眼睛留心观察着,心里暗赞道:有山巍峨、有水涓涓,钟灵神秀的好地方那。这小院外看朴素实则内有乾坤。与自然交融,方位安置极妙,武学氛围浓厚。盖聂机敏能干,有大将之风。此时若有他相助绝对不虚此行。茶水端上桌子,荆轲言道:“小弟荆轲早闻盖兄声名,今日拜访,实不相瞒,是有求于盖兄。燕受暴秦所困,燕国百姓水深火热。今日前来,望您帮忙,助燕渡过难关。”盖聂未回他一句,只是用白眼斜视着他。有恩必报、好打抱不平、帮助弱小是荆轲自己的行事之道与助燕缘由。而盖聂作为隐士英杰,那还在乎谁家输赢。于他看来,不论谁家执政,只要还在腥风血雨,就是于百姓不利,及早地分出胜负反倒可能更好。
荆轲被瞪得一顿,回想起老者的嘱咐,立刻换了措辞。“是我浅薄了,但还是劝君助我,勿失良机啊。若是秦灭燕则会助长秦国嚣张气焰,秦连横成功则为以少胜多,以强凌弱,多不讲武德。”荆轲嬉笑了一下又重新严肃道:“少数人执政,各国百姓皆会沦为亡国之奴。且秦暴虐,若称霸将危害天下啊。'虽刺秦助燕也只可得暂时安乐,但能断绝秦国蛮君危害百姓的机会呀。”荆轲起身行礼,“望盖兄助我一臂之力,及早解决秦患。”盖聂问:“你怎可知秦君日后将暴虐,莫不是在吓唬我。秦当朝虽蛮野,但其国内积极求变,百姓也尚安乐。”荆轲正色道:“观其国,不可仅看其一时的表象,一国的文化教育底蕴才是其本源。先贤早言以仁德治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告诫我们仁德处世才会长久。而秦于贫瘠偏僻之地发起,本就蛮野,是其不仁之根;其法度严苛,暂时有效但不利于长远发展,民心惶惶不安无归处,是其不仁之策;且制定法度者若无德,易成苛政、暴政,易成不仁之态。若秦成则国将不稳,不比其余各国有仁德之源,若一统天下较秦更长远。盖兄,若是国家安稳百姓也会更安乐啊。”
盖聂端坐在椅上,指尖微动,陷入沉思。荆轲一动不动紧盯着盖聂,不放过他的任何一个细微表情。过了许久,盖聂说:“荆兄请回吧,我三天后给你答复。”荆轲向来严肃的脸上染上了笑意,他知道此事已成。果然在他返回燕国后的第二天盖聂的信也随之到达。盖聂在信中说自己已经动身,但由于路途遥远,需费些时日才可抵达。一切都准备好了,田光以死守密、樊将军身死献头颅、燕督亢之地图、徐夫人之匕首、劝说盖聂成功,为刺秦成功,他们背水一战。
盖聂此时急急忙忙赶路,但天不遂人愿,接连几天的暴雨让他耽误了行程。他望着黑浪翻涌的天空,焦灼无奈,只能祈愿这纷乱的时局变化的慢些…荆轲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盖聂,但是他等得及,燕太子丹却等不及了。逐渐严峻的局势和繁琐的准备令他极为紧张与不耐,而荆轲的迟迟不动身又使他焦燥不安,他开始怀疑荆轲是不是真心想为他效力。于是他告知荆轲他有一人选,“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潜台词就是荆轲你选的人不行,他直到现在还不来。我燕国也是有勇士的,让你们两个异国人去帮助燕,我还是不信任你们。荆轲忽然就心寒了,他想:我尽心力帮助你,亲自去劝说盖聂,你竟然不信任我们。我以为我们是齐心的,结果你还心怀芥蒂。荆轲忽然就想到了自己举荐者田光的死,燕太子丹是多疑的,他对自己的臣下都是如此,何况是身为异国人的自己和盖兄。自己告诉盖聂秦国不长久那么燕的统治者是否值得他们生死与共呢?自己就算了,是否要把盖聂也拖入这个看不到希望的深渊呢?他犹豫了。太子丹洋洋得意道:“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或许他并没有洋洋得意但荆轲却觉得是这样。他做了一个决定并罕见地愤怒道:“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接下来,便是后人所熟知的易水送别,秦殿之上惊险的荆轲刺秦王,刺杀失败后的大义凛然慷慨赴死,令后人称道和叹惋。
荆轲倒在秦殿上的那一刻,脑海中闪过了自己的一生。学剑读书、游历助人,虽没有什么杰出贡献但活的灿烂肆意。他想:太子丹的任用之恩,自己用生命偿还了。可曾后悔过?如若不是一时负气,坚持等来自己努力请来的剑术高超的一代英豪盖聂,可能刺秦之事会成功吧。作为浩渺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自己已然无力改变什么。只愿日后的君王能以此为鉴,不敢轻易进行不义征伐。盼望这纷乱割据,民不聊生的乱世尽快过去。日后不管是哪个国家成功一统天下,愿此君主能爱惜人民,仁德治国。如果这样的话,我荆轲也死而无憾了!
经过这一遭极限挑战后,我们英武跋扈的秦王小小的憔悴了一阵,脸色惨白,夜不能寐,就连召的歌姬和吃的美食都少了。他对自己亲自动嘴装潢的前殿都产生了心理阴影,接连几天不敢上朝,就怕再出来几个“荆轲”要他小命。但我们秦王是谁呀,也就用了个把月就恢复了原来的风流倜傥。等他缓过劲来觉得不对。咋呢?自己面子丢了。不仅让刺客光明正大进来,还让自己在臣下面前树立的光辉形象崩塌了。他想:“咋说我老秦也是赫赫威名在外,竟还那不怕死的肖小胆敢刺杀我。大庭广众之下就追,这让我秦王的面子往那搁?我秦王几十年来还没受过这等委屈呢!燕国你死定了,看我不灭了你以消心头之恨。”于是,膘肥马壮、一身腱子肉的秦军直逼燕境。燕王喜,(就叫这名,他还暂时顾不上喜)也就是太子丹他爸,觉得自己身为一国之君担负着燕国上上下下多少人的生死,多重要啊!太子就不一样了,死了一个还能再立。况且以一人之命换国人的性命,死得其所不说还博了一个好名声,多棒!燕王喜一想,哎,不错。这买卖值当!于是,立马下令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还附了一封信来拍秦王马屁。嗐,现在哄可是晚了。可惜了他的一手自以为是的好算盘。正在气头上的秦王懒的听他废话,直接下令进攻,三下五初二给燕搞没了。
作为锱铢必较的王,他将与荆轲有过瓜葛的人都细细纠察,因荆轲刺杀秦王之前,来过榆次县聂村找过盖聂,盖聂因此被视为同党受到牵连,被抓进了监狱。秦王判他立即处斩,入夜,他望着狭小的窗里穿过的条状月光久久不能回神。盖聂以为自己就要命丧于此,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他还暂寄人头没有被杀。一天午饭时,有一个黑瘦的放饭老头瞅了他一眼,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盖聂虽疑惑但也放下心来。
.下一篇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