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
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
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
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
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这是1979年12月11日,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的颁奖词。
“她是怜悯的一个缩影,她的一生都在无私奉献,通过工作,传播爱与同情的信息。她是母亲这个词最充分、最真实和完整意义上的真正的体验。”
· 加尔各答的街头如地狱,特蕾莎毅然前往地狱
她的原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她生在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是阿尔巴尼亚裔人。
特蕾莎的父亲尼格拉是个杂货承包商,母亲只是个平凡的家庭主妇。
当时的斯科普里的居民大多都是穆斯林和新教徒,仅有少数的天主教徒。
在1922年到1931年期间,特蕾莎都在一步步地向修女的路上成长着。
1922年,12岁的特蕾莎加入了一个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此时的她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自己将来要走的路!
1931年,21岁的特蕾莎来到了印度加尔各答,在圣玛莉罗雷托修会中学教地理,也是这一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
在20世纪40年代的印度,贫富差距巨大,学校内是一片安宁平和,但是走出校门就能看到满街满街的麻风患者、乞丐、流浪儿童……
1946年9月10日,特蕾莎下定决心离开学校,前往加尔各答的贫民窟,去帮助那些衣不蔽体、无家可归、充满饥饿、满身疾病的人,去帮助那些被遗忘、不被接受、受到鄙视的人。
直到1947年,伴随着印度独立而来的印巴分治,来自东巴基斯坦的信仰印度教的数以万计的难民涌入了加尔各答。
这让加尔各答的人口暴增,汹涌的难民潮加上印度独立后本身的人口爆炸,使得本就不堪重负的加尔各答形势越发严重。
无数的麻风病患者无钱治病!无数的孤儿无人收养!无数的人在生命结束之时无人收尸!
这一切的悲惨深深地折磨着特蕾莎,她无法再旁观,她要去帮助他们!
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带领其余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又叫博济会。
她们脱下修女服,穿上印度普通妇女穿的莎丽,以白布镶上朴素的蓝边,成为博济会修女的制服。
特蕾莎修女走进了车站后面的贫民窟,这里到处是破烂不堪的小木屋,到处是衣衫褴褛的脏兮兮的孩子,有的孩子伤口流着血却没有人包扎。
这里的人,大都骨瘦如柴,目光呆滞,虚弱不堪,他们生着病,饿着肚子,大人如此,孩子还是如此!
特蕾莎看到了,就为伤者包扎伤口,为生病的人请医生,为饥饿的人提供食物,甚至为了获得食物亲自去沿街去乞讨。
她用她的所有,去关注穷人,去帮助穷人,给予穷人中最穷的人全心全意的服务!
带着怜爱,带着希望,带着奉献,特蕾莎修女先后成立了收容院、垂死院、麻风病医院、学校……
她带着博爱、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帮助着贫穷的人,她让他们感到他们没有被遗忘,他们能够被尊重、被关心和被爱。
她告诉贫民窟中的人也告诉世人,所谓的饥饿不仅仅是缺少食物,更是缺少爱。
特蕾莎修女她将自己置于贫民的位置上,切实地理解贫民,与贫民一起生活,体验贫民心中的所思所想。
特蕾莎修女不觉得富人与穷人有何不同,人人都是平等的,穷人不是被抛弃的,不是无足轻重的,他们与其他人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穷人不应该不被关心,他们应该得到爱,也值得被爱。
就在这地狱般的贫民窟中,特蕾莎用她的双手,用她的言语,用她的行动,为贫穷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和活的价值。
从她12岁开始,直到她87岁死亡时,她都一直为别人和穷人而活。
因为她一生都在为贫穷人而活,一生都在努力帮助贫穷人,她于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另外,她一生中曾有18次被提名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
1997年9月5日,这个奉献了一生的伟大女性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虽然特蕾莎修女去世了,但是她却留下了4000多个修会的修女,有超过10万以上的义工,还有在123个国家中的610万个慈善工作者。
在特蕾莎修女的葬礼上,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员来送别她,其中有三位女王和三位总统。
15岁入宫,22岁怀孕却与皇帝吵架流产血崩致死|悲惨结局让人惋惜
54年前,39岁的马丁·路德·金被刺杀身亡,幕后凶手至今还是个谜
甄洛二婚嫁曹丕15年,做了1年皇后,失宠哀怨作塘上行却成绝命符
以歌姬之身入宫49年,母仪天下38年,盛宠15年,最终自杀与君绝
17岁嫁给刘备,22岁病逝,5年的时光经历了刘备3次丢弃,坎坷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