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不会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 黑格尔
01 荷兰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花朵,跟随人类一路从帕米尔高原到土耳其。
16世纪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一艘土耳其商船到比利时时,船上就放了几只郁金香的球茎。作为礼物,土耳其人把这几个球茎送给了比利时人。
一开始,睿智的比利时人还以为这些球茎是一种洋葱,毕竟长得确实很像。他们切开尝了尝,发现也太难吃了,没准心里还问候了土耳其人几句。
不过,带都带回家了,那就种下吧。结果洋葱没长出来,一簇簇艳丽的郁金香从土里冒了出来。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对,就是这么多偶然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融泡沫,命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
这位比利时人邀请了一些植物学家来家里参观郁金香。其中有一位是荷兰皇家花园管理员,他带回去一些样本精心研究,在他的培育下,新品种的郁金香开始在荷兰的大地上盛开。
如果这位花园管理员有先见之明,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培育郁金香,也不知道后来巨大的泡沫有没有连他一起吞噬。
郁金香引起了上流社会的关注和喜爱,富人们争相在他们的后花园里显摆最新和最稀有的郁金香。要不说当时的欧洲人没见过什么世面呢,一朵花就虚荣上了。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一些嗅觉敏锐的商人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等价格上涨再倒手一卖,岂不美滋滋?
不久,在舆论的吹捧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追捧。
按说,花嘛,主要就是用来观赏的,但当时的荷兰人可能被猪油蒙了心,竟然赋予了郁金香越来越多莫名其妙的价值。比如认为尊贵的家庭才值得拥有郁金香啦;喜欢郁金香说明你有品味啦;婚嫁时新娘拿着郁金香手捧花最时髦啦;未婚夫给你买郁金香说明爱你啦;郁金香可以入药啦……
我估计泡沫破裂,荷兰人苏醒以后,他们应该想去医院看看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反正这朵象征着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花朵,迎来了价格的暴涨。
1635年,一种名为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一株就卖到了1615荷兰盾。你可能不知道荷兰盾的购买力,可以这么对比下,当时买1头牛需要120荷兰盾,也就是说这株郁金香,比13头牛还要贵。按现在的价格算,13头牛大概17万元。
要是有人拿着这么一朵郁金香,跟你说这朵郁金香多么多么好,要价17万卖给你,你会不会给96110反诈中心打个电话?
第二年,一株更稀有的郁金香,据说全荷兰只有两株,以4600荷兰盾的价格售出。再后来,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以6700荷兰盾售出。在当时,6700荷兰盾足够买下一栋阿姆斯特丹河边的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也只有150荷兰盾。
要是有人拿着这么一朵郁金香,跟你说这朵郁金香多么多么好,全中国只有2朵哦?然后让你拿北京市中心一套大平层来换,你会不会给北大六院神经科打个电话?
有时购买一朵郁金香球茎,不到一个月就能涨20倍,面对这样的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无论是贵族、市民,还是工匠、船夫,甚至是跳广场舞的大妈,都开始卖房卖地卖黄金,只为抢购一株郁金香。后来恨本金不够,他们又开始借钱炒股,啊不,炒郁金香。
当时一名历史学家说:“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买荷兰的郁金香,你开价多少都行。上帝眷顾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
历史学家就好好搞历史,你说你瞎预言啥?
在经历了疯狂炒作后,终于有人从癫狂状态走了出来,问了一句大实话:郁金香,究竟凭什么这么贵?
我说,你买之前咋没想明白?
就这么一个基本的问题激起千层浪,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1637年2月4日,由于庄家,啊不,卖家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
顷刻之间,郁金香的价格一泻千里,又过了几天,郁金香的价格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价格甚至不如一颗洋葱。当时比利时人不就告诉你们了吗,这玩意儿还不如洋葱好吃。
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挽回损失,但并没什么卵用。1639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跌到了高点的0.005%。
至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剧完美收官。
02 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
泡沫轮流转,今到法兰西。在荷兰郁金香泡沫破裂80年后,1719年又出现了法国密西西比股市大泡沫。
1716年5月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成立了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私人银行,同时认可其发行的货币用来缴税。这种操作足以说明约翰·劳和政府的关系相当密切。
你别说,这家银行银行经营得还挺好,发行的货币币值稳定,比国家发行的的金币银币都稳定。紧接着劳氏银行步步为营,不但垄断了烟草销售,还有了铸币权。
在法国政府的授权下,约翰·劳获得各种贸易特权,以至于他的密西西比公司有密西西比河流域独一无二的贸易权力。当时传说密西西比河流域遍地是黄金,反正普通民众没去过,政府说啥信啥。
紧接着,法国政府又授权密西西比公司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等地贸易。海外贸易本来就赚钱,再加上垄断性,密西西比公司的利润确实超预期。要是当时有财报,密西西比公司的财报应该会非常漂亮。
之后公司又增发5万股,约翰·劳保证每份500镑的股票每年可获得200里弗尔的分红。这就是法兰西的大善人啊,让大家躺着赚钱。当时至少有30万人购买了股票,投资热情开始席卷法兰西。完了,一样的剧本又来了。
借着民众的热情趁热打铁,约翰·劳决定用银行货币发行能力和密西西比的贸易实力,在刺激经济的同时,也为他的伯乐摄政王减轻国债负担。
约翰·劳首先向人们全方位展示了公司美好的前景,什么垄断地位啦、市场啦、技术啦、未来啦,反正就是各种画大饼。紧接着,密西西比公司于1719年分三次共发行30万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尔,用来偿还15亿里弗尔的国债。
股票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无论是贵族、市民,还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从股票捞一笔,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股票价格直线飚升,估计当时也没有熔断机制,有时几个小时就可以涨10到20个百分点。辛苦工作一天赚200,股票几个小时赚1万,要是你你怎么选?
最疯狂的记录是半年内股价能从500里弗尔涨到18000里弗尔。从1719年5月开始,法国股票价格连续上升了13个月,股票价格从500里弗尔涨到一万多里弗尔,涨幅超过20倍。
早上出门三和大神,晚上回家香车宝马,太诱人了!
这么说比较枯燥,来形象地感受下。你一开始谨慎地投了20万,也就一年时间变成400万,是不是走路都带风了。而且你不是一个人,全法兰西人民陪你一起疯,怎么感觉写出浪漫来了呢?
1720年,有一个“好事者”孔蒂亲王想按他定的价格买股票被拒绝(可不得拒绝,你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就用马车拉着纸币到劳氏银行兑换硬币,从此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兑换,这也为挤兑埋下了风险。
在这儿多说两句,我们存在银行的钱,银行可以贷出去,这符合法律规定。但是这意味着银行的现金总和小于所有储户的存款总和。所以全世界不管哪家银行,当它所有的储户都去取钱时,金库里的钱肯定不够,因此倒闭的银行不在少数。
聪明人早就料到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涨,毕竟大家都在赚钱,那赚的是谁的钱呢?于是纷纷换成硬币。暴跌由此引爆,法国股市从1720年5月开始崩溃,连续下跌13个月,跌幅为95%。
至此,法国密西西比金融泡沫剧完美收官。
虽然大家都是泡沫,但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郁金香泡沫还是有区别的,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炒作,大家互相割韭菜;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是官方入场,大家一起被割韭菜。
03 日本房产泡沫
泡沫轮流转,今年到日本。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法国、联邦德国、英国、日本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中,和日本有关的最重要的一条是:日元汇率执行灵活的货币政策。
协议签完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剧烈变动,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风险进入日本。
而日本国内受到“土地资源匮乏”、“经济会不断发展,收入会越来越高”、“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地价开始大幅上涨。
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约等于美国全部国土的地价总和。地价上升使得大家的纸面财富增加,纸面财富又刺激了国民消费,消费又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总之大家知道当时日本经济相当好就对了,1995年日本GDP可是中国的8倍。
1986年,东京平均房价直接暴涨120%,在1991年平均接近300万日元每平米,而东京市区更是达到1000多万日元每平。当时白领们有了一点积蓄,就赶紧买房,生怕错过了上车机会。当然,还是少不了跳广场舞的大妈。
直观感受下,北京六环的房子要是80万一平卖给你,你要吗?
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我说你们能不能管住嘴,别瞎预言。
1989年,日本政府觉得这么下去可不行,日本银行随即改变货币政策,银行多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房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
效果相当明显,1990年日本地价就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坑人的是,日本房价不是一夜崩盘,而是逐年阴跌。下跌最多的1991年,跌幅也才达到20%-30%,但日本人感觉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按照历史经验看,不管以前跌多少,后面都会涨起来的,所以没有人卖房。
日本房价从1991年开始就一直在跌,一直跌到了2002年才到底。2001年最低谷时,东京平均房价已经从1991年的300万每平米跌到了60万。
可以想象下,辛辛苦苦工作数年,贷款700万买了一套总价1000万的房子,到最后房子总价跌到200万,还欠着银行700万贷款是什么感觉。
顺带提下,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一位政府高层一直在劝民众冷静冷静再冷静,这样的房价是不合理的。但是随着房价越来越高,到最后他自己都不信了,赶在泡沫破裂前夕买了一套。
本来是少有的正常人,却被癫狂的大众带成了疯子,不知道他心里作何感想。
The End
牛顿也炒股,可就算是牛顿这样百年不遇的天才,依旧看不清波诡云谲的股市。在赔了一大笔钱后,留下一句:“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算不准人类的疯狂。”
之前看过一个问题:假如地球环境剧变导致粮食产量大降,全球粮食缺口达到10%,而此时政府又没有控制力,那粮食的价格会上涨多少?10%,50%,还是100%?
都不是,会一直涨到有10%的人买不起粮食为止,价格上涨可能是十倍,也可能是百倍。那10%买不起粮食的人怎么办?你说呢?数百年后,历史书上可能有一笔:二十一世纪天降大灾,人口直降一成。
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历史,社会一直在发展,现在和当时相比,不管是理念、制度还是背景,差别已经很大了。你说得对,但我觉得当时的法国人、当时的日本人,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什么,你不信?来,我们数数,文玩核桃、藏獒、加密货币、炒鞋……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它们确实存在。
我尽量以轻快的方式和大家聊金融泡沫,但写的时候还是感觉到了一种绝望,个体被裹挟在历史巨轮中随波逐流,却又无可奈何。
经济学看似比其他学科要温柔很多,但这是一种错觉,它的破坏力更像绵里藏刀,看似温柔却刀刀见血。
我们仿佛有一种本能,认为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是特殊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然而,社会在变,本性不变,只要我们还有贪婪、从众、狂热、偏执,金融泡沫的剧本就会稍作修改,然后再次上演。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马克·吐温如是说。
非研究类文章,以上用到的数据可能并不准确,请谨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