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搞废一个人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以自己为圆心,自己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你会发现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这个圈叫做舒适圈。
我觉自己刚开始来到大学的时候,一开始也有这样一个舒适圈,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呆在寝室玩手机,饿了就去吃饭,困了就睡觉,无聊了就看电影,真的曾经有段时间觉得这样挺快乐的,也非常害怕被外界打扰,真觉得得将一直下去挺好的,但是我非常庆幸自己没有这样一直下去,不然我就真的废了。
人有一种习惯,就是总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呆着,这种舒适区一淡被建立,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的爱上了周围的墙,恋上了这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他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非常不利的的。记得软实力研究所的创始人刘兴奇讲过一句话,孤独自卑懒惰懦弱的人都有救,唯独没有见识的人没有救,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他告诉我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接触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情,哪怕现在我不能出去看,我也要去读更多的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打开自己的思维。
其实舒适区分两种,一种是成天无所事事,另一种更可怕,因为很难意识到,就是无意义有规律的循环,而后者,更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看起来很努力,看起来很累很忙,不过是重复无意义的循环者,这样的生活,过着过着只觉得舒服,却没有本质的变化。
就像很多我们的大二的学长学姐们,大一刚开始来的的时候和你们一样热血澎湃,在忙于社团班级活动与学习之间,看起来非常非常努力,但实际上好多人不过是自己骗自己,许多人实质上并没有本质的成长,不过却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感觉最容易毁了一个人,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大学四年,就离毁灭不远了。
所以只有一个人舒适区被打破,才能看到突破和卓越 ,从而带来持久的幸福,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没有功劳也就没有苦劳》,说这个时代的高手不再是默默无闻埋头努力的人,而是那些不可替代有创造力的人,所以那些总是在舒适区温水煮青蛙的人,终究会被这个时代淘汰,不过是时间问题。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堵墙,甚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围城,就像每个远行的人,也都记得回家的路,人的区别不过是围城的大小而已。
人应该要有一颗愿意挑战的心,有一个喜欢探索的心态,学着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尝试见过一些没有见过的人,试着在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
如果你要想走出舒适区,并不是盲目的去退学,去外面闯,而是应该在生活中埋下一些彩蛋:去吃一次没有吃过的超辣鸡翅,去表白一个只见过一次的姑娘,去看一本一直想看的书,和闺密去一个不是旅游景点的地方,去毫无保留的烂醉一次,去看一场能唤起回忆的演唱会。
真的让自己再疯狂一点,年轻的时候就应该疯狂一点,中年的时候就应该稳健一点,老年的时候就应该端庄一点,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疯狂,老了又忍不住,那这就是耍流氓。
这世界还有那么多人奋力去追求着自由,而我们在大学已经有了这么自由的躯体,为何不努力去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的飞去看看这世界的模样,疯狂的去让自己成长。
所以别让舒适区毁掉青春,相反应该趁着青春去围墙外面看看,你要相信固步自封的人舒适区会越来越小,终有一天会发现世界早无安脚角之处。真正的强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历了沧桑,化解了迷茫,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疗伤。他们在哪里都能活,哪里都是舒适区,哪里都是自己的天堂。
愿年轻的我们,都是后者,能够不顾一切的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