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侠”一词最早起源于“山东招远事件”:一名女子因为没有听从邪教徒要求,在麦当劳店里被六人殴打致死,其间有人围观、无人施救。部分网民对不敢跟歹徒搏斗的围观群众大力抨击。这群网民,生活中未必能够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却持着双重标准,在网上义愤填膺,对他人提过高要求,这就是“键盘侠”。
键盘侠,Keyboard man,得益于网络时代的崛起,由数量庞大的虚拟ID组成,以口诛笔伐为主要手段,以践行言论自由为荣,造势取势以达到某些目的。
他们有可能是脑残粉或水军,盲目站队,只为情感上的一己私利或金钱上的实际利益;他们有可能是喷子,只图个爽快,管你是非对错是死是活,甩了观点再说;他们有可能真是“侠士”,抱着济世的理想,积极为正义发声,只不过忘记了:在后真相的现实社会,他们往往是被利用的对象。(如《搜索》里的广大网民)
在现实生活里,你会对着一个陌生人毫无底线地进行“骂人不带脏字”式的评价吗?除非你跟这个人有仇,且他还在你面前用实际行动激怒了你,让你的恐惧以语言暴力的形式体现出来吧?
虚拟网络的好处是,骂完就走,你奈我何?更何况,法不责众,即使律法渐渐细则化,你又能把我和支持我言论的大众全部归罪定责了么?大不了就让平台关闭。让个体的语言暴力隐没在群体之中,这可能是键盘侠出格无底线的主因。
而网络上的“舆论”经常会有各种反转,甲方发声,一时间众口烁金,齐齐指责对应的乙方;或乙方提供新“证据”,反转剧情就会上演,甲方有如墙倒众人推……如此这般循环的事例不少,一年总会上演那么几出。
新闻满天飞但从来没有客观公正的媒体去深挖,还原事情本来的面目,大概是后真相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博眼球、引流量等这些网络平台的终极目标,靠的就是层出不穷的所谓新闻,靠的就是无数没有真实身份、喷粪不用擦屁股的键盘侠。新一期套路侠更新的《焗面》,也从另一个侧面指出了键盘侠不那么侠义的原因:有公知有目的地引导,唯恐天下不乱的他们,打开了群体迷失的开关。
没有暴力的个体,只有暴力的环境。这大概是键盘侠制造网络暴力的基础。
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觉得不关自己的事,而实际上,每一片雪花都难辞其咎。
实名制,确实发挥了作用。网络也需要真正的侠士,为自己打的字负责,把自由言论和侵犯他人两者严格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