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问:伯父,我以问答的方式,来学习阳明心学,可否?
伯父答:当然可以,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不过学阳明心学,主要不是学知识,而是要知行合一。学习阳明心学,最关键的是要把握“意诚”二字。
侄儿问: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思考,伯父所想的,肯定已远远超出起先所关注的那三个原因。能不能给大家说说,这10多年来学习阳明心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王阳明在其“心学”里面,到底藏了什么谜底,让后人如此趋之若鹜?
伯父答:若要说学习阳明心学的最大收获嘛,就是我已初步体会到:“无论外界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意诚,做到知行合一,注重事上磨炼,假以时日,内心便会安定,幸福快乐不求自来。这是阳明心学之所以伟大的奥秘所在。”
我是一点点走进王阳明心中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的信徒的。从学习、思考到成书《王阳明和他的心学——从人性和现代性结合上谈“致良知”》的过程,就是学习王阳明,实践“知行合一”的自我体验过程。
我退休后,肩上没有负担,精神上也没有刻意自我束缚。就像王阳明讲的只求良知光明,心中有疑问,要理清楚,想明白了便落笔成文,不受任何思想框框限制。为了减少片面性,我还有目的地翻看了以下著作:梁启超《孔子与儒家哲学》、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两卷)、冯契著陈卫平缩编的《中国哲学通史简编》、范增《国学开讲》、吕思勉《中国通史》、黄仁宇《我相信中国的前途》,及几种明朝断代史。世界史方面,有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近代部分)、美国人霍华德·斯波德《世界通史》(第四版)。还有,哲学家邓晓芒教授写的《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这本书我已看过多次。
《王阳明传》作者度阴山说:“分清善恶是良知作为品德方面的能力,而分清是非就是良知作为智慧方面的能力。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就是智慧。所以,提到良知时,不要认为它仅仅就是良心,它应该是品德和智慧齐飞的良知。”度阴山这段话,启发我深思。我以为,一般地说,良知就是良心,亦即道德,这没错;但从王阳明一系列论述和人生行为看,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所指的“良知”,应是一种智慧,无论善恶判断力,还是是非判断力,都是一种智慧。正确的教育有助于智慧开发。同时,可以通过“事上练”即实践,从生活经验中吸取营养,不断提高善恶判断力和是非判断力。所以,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实践环境,对人的品格和才能具有决定性影响。
马云说:“首富是首先要负起责任的那个人。”他认为,今天阿里巴巴的全球化,不是代表中国企业去征战世界,而是给世界带去更多的惊喜。我们从马云身上看到了一位既富有人性又富有现代性的企业家,是他的智慧造就了阿里巴巴,又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造就了马云和阿里巴巴。
侄儿问:伯父,《「阳明社会」耄耋老人用时十余年,潜心“阳明心学”,动力何在?》首发后,推荐量不到10小时已上万,评论甚多。其中,网友“你家漏水不是我干的”评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想体悟到知行合一的妙境,还是别老说自己花了几十年,看了几十本书,知而不行实为不知。大道至简,致良知其实就是不断放下欲望的过程。”伯父,您对网友的这个评论,有何看法?
伯父答:这位网友说得对,“大道至简,致良知其实就是不断放下欲望的过程。”王阳明的“致良知”,简易明白——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私欲清除掉,良知就会像“舵手”、像“指南针”那样,指引您做事。而您,只要凭着良知去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