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The Kite Runner 《追风筝的人》
作者简介: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2003)、《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个人解读:《追风筝的人》是我本人看过的第一本胡塞尼的小说,李继宏的译笔和原文作者文风非常的接近,也成功地为此书赢得了无数的中国读者。此次阅读原版,一翻开扉页,试读几段,那种初读此书的感动依然存在,这也佐证了,真正的好小说,有着永恒的生命力。随着阿米尔和哈桑的故事家喻户晓,本书的评论和解读也多如牛毛。就像译者所说的“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希望通过这次共读,我们对人性和救赎的故事有更深的体悟。
章节解析:
第一章:
文章的第一段是一个倒叙,我们知道这个故事会从2001年12月回溯至1975年。英文小说同样也强调虎头凤尾,第一句话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我们看一下:
*I became what I am todayat the age of twelve,on a frigid overcast day in the winter of 1975.
Frigid adj. /adv. 很冷的/地 overcast 天气阴的/地
李继宏译本: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冬日,那年我十二岁。
这句话点明了要讲述主人公少年时代的往事。
* I remember the precise moment,crouching behind a crumbling mud wall, peeking into the alley near the frozen creek.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
Crouch 因害怕而蜷伏、畏缩
这句话的主干结构是 I remember the precise moment. 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刻。那个时刻作者在干什么呢?后面其实省略了“when I was”,也就是时间状语。还原一下就是清楚记得当时自己在干什么,趴在泥墙上,窥视着小巷,而小巷旁边有一条结冰的小溪。虽然near the frozen creek用以修饰小巷,但如果直接用“靠近结冰小河的小巷”这样翻译出来,难免有失译文的美感。所以译者在处理时变换了句子的结构,用了一个短语作为后置的状语,修饰小巷。武峰老师在《12天突破英汉翻译》一书中就指出,主张大家重读,也就是脱离原文读译文,让句子更加符合中文语法,更加流畅,更加有美感,这样才算成功地翻译。在这句的处理上,我认为李继宏是成功的。
* That was a long time ago, but it’s wrong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past, I’ve learned, about how you can bury it. But the past claws its way out.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这一句话是承上启下的点睛之句,表明了他一直未能忘记往事,陈年旧事一直萦绕在主人公的心头。我们可以找出句子的主干“it is wrong what they say about the pastand about how you can bury”,即人们关于过去的认识是错的,关于可以埋葬前程往事的论述是错的。为什么呢?The past claws its way out.因为往事或者回忆会自己爬出来。也就是主人公忘不了过去的事。“I’ve learned”是插入语,意即,我终于明白人们的说法是错的。
* The early-afternoon sun sparkled on the water where dozens of miniature boats sailed, propelled by a crisp breeze. Then I glanced up and saw a pair of kites, red with long blue tails, soaring in the sky. They danced high above the trees on the west of the park,over the windmills , floating side by sidelike a pair of eyes looking down on San Francisco,the city now i call home.
晌午的骄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数十艘轻舟在和风吹拂中漂行。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飘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这个我现在当成家园的城市。
这段话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文学翻译的魅力,句子的难度不是很大。最后一句话的主语是风筝,风筝在空中舞动,越过公园西边的树,越过风车,并排漂浮着,好像一双眼睛俯瞰着旧金山,“the city now i call home”是一个同位语,也就是现在为称之为家的城市。
* And suddenly Hassan’s voice whispered in my head: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Hassan,the harelipped kite runner.
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的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这一句是贯穿全书的一句,作者终于引出了本书的最重要的人物,也是阿米尔的心结,哈桑。最后一句的处理非常好,哈桑,用了两个“那个”强调了哈桑的特点,一是兔唇,二是他是追风筝的人。这一部分中文译本的这种韵律感刚好与前面哈桑的声音在耳边喃喃相对应,更好地回应了前文作者所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I thought of the life I had lived until the winter of 1975 came along and changed everything. And made me what I am today.
我想起曾经的生活,想起了1975年那个改变了一切的冬天,那造就了今天的我。
这句是本章最后一句话,同时也是与首句收尾呼应的一句话,全书要回忆的是与阿米尔和哈桑有关的往事,而那段往事发生在1975年的一个冬日,往事影响了阿米尔的人生轨迹,也是他需要赎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