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丧”了吗?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扎心。
一、“丧文化”VS"佛系"
随着社会的竞争愈演愈烈,人们承受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不知不觉间身边出现了很多自诩“佛系青年”的年轻人。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该词的含义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2018年12月19日,”佛系'一词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该词语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之后网络传播,佛系又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
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男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异性相处会感觉很累。
“佛系”是历过人生的磨难、品尝过生活的百味,也享受过人生的富贵,最后看破红尘,活得超凡脱俗的淡然。
有不少的年轻人,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不想奋斗,只想坐享其成。
他们内心充满沮丧,对社会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总觉得努力也没什么用处,于是索性宅在封闭的空间,断绝与外界的一切往来,过起了与世隔离的生活。
即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不例外:课上发呆睡觉玩手机,下课吃喝看剧打游戏。只想着读书很枯燥,运动很痛苦,每天点着外卖、刷着微博,打着网游,嘴里高唱《无所谓》……过起了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生活,还美其名曰“佛系”。
大好的青春活脱脱让他们过成了退休老干部养老的生活,不知不觉被“丧文化”给淹没。
我想告诉你一个真相:你是真“丧”了,却总用“佛系”安慰自己。
二 “丧文化”产生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分析,“丧文化”产生的三个原因:
第一:思想被盛行的“实用主义”绑架。
“实用主义”起源于美国哲学流派,它主张:有用的就是真理,无用的就是谬论,看待任何事物用有用或无用来进行区分,做事和与朋友相处亦如此。
其实,任何事物的有用或无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绝非一成不变。
“实用主义”那是在残酷的竞争社会,人们为了趋利避害,做出选择的套路而已。
年轻人必须在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的基础上,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自己迷失在滚滚的洪流之中。
有的东西看似有用,实际对你没什么用;有的看似无用,却能成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打破职业天花板的利器。
《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有用或无用不是衡量事物最重要的标准,最重要对自己真实,重要是你想干什么,你适合干什么。
任何事物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能发挥自己能量的事业才称得上是好的事业。
别让别人的说法和社会的舆论左右了你的人生。
情商课程里也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会认清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才能彻底消除痛苦,避免陷入”丧文化”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第二:习惯逃避压力,伪装自己,不愿走出舒适区。
逃避压力,面对社会的压力,人们总喜欢逃避,习惯待在安全的地方。于是很多人用装酷、装炫,装嫩来逃避社会的压力。
有些人通过不断参加升学考试,其实是对社会就业充满恐惧,想用拖延走向社会的时间逃避来自方方面面的就业压力。
有些人刚走入社会就着急结婚,或者生了孩子直接将孩子扔给父母,自己对孩子从来不管不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在逃避压力,属于“丧文化”的范畴。
“宅”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逃避,是那些宅男宅女们不愿面对别人,不愿面对社会,只有一个人待在家里才感觉到心里舒坦。
逃避,是导致当今社会“啃老族”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鸵鸟喜欢将头埋在沙堆里,以逃避敌人的攻击,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终有一天,它还得出来面对生活。
年轻人无欲无求,选择过自己的小日子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味的享受是需要代价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替你负重前行的人,或许是你的爱人或是你的父母。
若你始终不愿直起身板面对生活的压力,等待你的必将是寄生虫一样的人生。你只能丧失尊严,如同行尸走肉般过完自己的一生。
所以,人生在世给自己设立心理安全区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你暂时躲避生活的风浪,但最终还得学会面对生活,有勇气扬帆起航。
因为无论你选择面对还是逃避,压力依然存在。如果你选择积极面对生活,便可以尽早摆脱压力的束缚。
第三:“习得性无助”,让自己丧失了信心,主动放弃努力和尝试。
“习得性无助”会让人产生绝望,习惯不反抗,进而进入抑郁状态,最后默认自己不行。
在我的成长中,也有类似的经历。在我很小的时候,家人总嫌我做饭这不行那不好,时间一长,我就默认自己不会做饭,后来直接干脆放弃做饭。
每当我们自己受到了挫折,总感觉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这时我们就要深入思考自己是否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怪圈。
我们要尽量避免将自己困住,习惯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那些自身不能改变的客观因素,直接放弃努力和尝试,心安理得地过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三 如何告别“丧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学会认清自己, 远离绝望,客观理性地为自己失败找出真正的原因,勇于打破“习得性无助”的魔咒,坚定信心,努力将自己从沮丧和无力感中解救出来。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的勇士,是愿意背负生活中所有平凡和惨淡,直视千万苦难。
在勇士面前,造成“丧文化”的三个原因都是纸老虎,只有真正明白原理,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自我评价,能控制好对未来的恐惧情绪,战胜沮丧感便指日可待。
年轻人“丧”不是选择,而是一种结果,不愿意主动面对生活,是难以摆脱丧文化带来的束缚的。
只有坚定我们的信念,努力按照真实感受去生活,积极面生活才能摆脱失败带给我们的无力感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