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个人,而让天下人都获利,可以吗?”
“不可以。”
“那杀死全天下的人,来让一个人获利,可以吗?”
“也不可以。”
“那全天下的人,和这一个人相比,谁更重要呢?”
“一样重要。”
“假如说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困局,杀死一个人,全天下人都将获利,而不杀他的话,全天下的人都将蒙受损害,这该怎么选择呢?”
都不能选。
所以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困局呢?
如果是因为道义,那就改变道义;如果是因为政策,那就修改政策。如果是天灾,就尽力赈灾;如果是人祸,就处理掉它。如果是臣子没有履行臣子的义务,就诛杀掉他;如果是君王失却了君王的操守,就罢黜掉他。如果有叛乱就镇压它,如果有盗匪就剿灭他们,如果有乱民就安抚他们。
所谓杀死一个人就让天下人都获利,并不是真正的让天下获利。
所以能平天下的人,就像一座高山,水自然从山上留下,我从未听说过拿着容器在溪流边上分水的人可以治理天下。”
姜子牙的思想,兼有儒家的仁义与墨家的兼爱。
在电影的最开始,姜子牙落入到一道选择题之中,若是杀死九尾妖狐,天下人都会得救,但苏妲己会死;如果不杀九尾妖狐,那就能救下苏妲己,但世间必将生灵涂炭。姜子牙并没有武断地认为全天下人就比苏妲己更加重要,但他并不能给出这道题的答案。
姜子牙想救苏妲己,但他也想救芸芸众生,他希望战场上的怨灵都能魂归故里,他希望天下家庭都能和睦美满,他是一个想要兼济天下的人。这时的姜子牙却被困在了选择题的面前,这道题告诉他,天下,不可兼济,因为一把锁,把看似邪恶的九尾妖狐和姜子牙想要救的苏妲己,牢牢地绑在了一起,也与天下的利弊绑在了一起。
苏妲己和九尾妖狐之间的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女娲要给她们绑上这道锁?这道锁应该就是把“一人之生死”与“天下之利弊”绑在一起的锁。
因为有了这道锁,姜子牙想要救苏妲己,天下就会遭弊;而姜子牙要想杀救天下,苏妲己就会死。姜子牙最终斩断了所有的锁,最后一道锁是天阶。
在那时,他已经悟明了这个道理:他并不该在救苏妲己和救天下之间做选择题,而是要解决这道选择题出现的原因。打破天阶,苏妲己的命运就不再与天下所牵了,天下之“利”,不再是从苏妲己的死中得到的,而是姜子牙亲手创造出来的。在选择题前踌躇时,姜子牙首鼠两端,他知道无论哪一个选项他的内心都不可能接受。
在试着解锁时,他仍抱有幻想,认为自己能在这个问题中寻得一个满意的答案。断锁时,姜子牙才悟道了:兼济众生,从来都不是守在溪流边分水,要想将水分给天下,自己就得是最高的高山。从发现锁,到试着解锁,再到最终断锁,姜子牙完成了“做自己的神”。
锁断了,苍生得救,姜子牙也做到了真正的“利天下”,而不是那虚伪的“杀一人以利天下”。但是四不像牺牲了,申公豹为了自己战死,苏妲己也没能救回来,但苍生得救了。
如果姜子牙在一开始就填上选择题的答案,自己的师弟不会死,自己的坐骑(或者是爱宠)不会死,自己还能位列仙班,众神之长。
但平天下的人,胸中所怀的一定是天下。我们看到的是悲剧,对姜子牙来说是失去身边所有人的苦难。但千百年来,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生出了无数胸怀天下的人,勇敢地去尝试改变黑暗的环境,他们为此牺牲了太多太多,但换来的是天下之利。
天下,是众生,是苍穹下的整个世界。我们从来都不是逆来顺受的民族,既然天道不公,那就反了它,“做自己的神”!
我上大学的时候,形势与政策课的老师曾经让我们讨论过相似的问题,大概是“一条铁轨上有五个小孩,另一条废弃的铁轨上有一个小孩,火车来了,你要不要搬动道闸”之类的。
那时我只模糊地觉得,无论怎么选都是不对的,但又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于是只好交了一篇稀里糊涂的作业上去。到今天,我才终于知道了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杀一人以利天下,何如?”
“不可。”
“然杀天下以利一人,何如?”
“亦不可。”
“天下与一人孰重?”
“等重。”
“倘使天下遭此困局,杀一人则天下利,不杀,则天下弊,子当何取?”
“皆不取之。且问何以致此困局?由之于道,则易道;由之于政,则变政。天灾,赈之;人祸,谋之。臣不臣,诛之;君不君,黜之。有叛则平之,有匪则剿之,有乱民则安之。杀一人以利天下,非实利天下也。盖平天下者,状若高山,水自下之,未尝闻有升斗溪畔也。”
作者:黄靖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3701974/answer/1503950761
来源: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