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阳从军时,曾多次去南岳拜谒,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从金穗山庄鱼贯行出,迎面是清凉山风和馨声梵语,沿山拾级去观日出台凑热闹看日出,又钻进南岳庙堂看和尚们跪地合掌诵经,然后在祝融山顶附近的磨镜台、藏经台、麻姑仙境转了转,参佛观庙看山看水看游人,不觉得日头已到正顶。“吃斋饭去!”大伙们欢叫着,一齐向祝融寺涌去。
祝融寺是南岳衡山的制高点,孤零零一座石头庙宇,已屹立了数百年,香火日炽,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宽阔的石街上大香炉烟熏火燎已乌黑,寺门前的照壁上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手书。入门,穿古樟遮蔽的天井浓荫,来到寺东则的素菜馆里。青砖亮瓦,红漆圆桌,白瓷菩萨坐在壁龛莲台上向人微笑。清雅佛境,令人脱俗。
斋饭早在半月前就订好。南岳斋饭历来闻名遐迩,每日,香客如潮,不提前订餐别想吃到。南岳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岳禅师,着一袭灰色僧袍,发不盈寸,面目清癯。他叨陪上座,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寺院素馔的源流。
人们食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未发明火的茹毛饮血时代之前。《墨子.辞过》曰:“至西周时代,素食成为独立的馔食谱系,是源自西周奴隶主在祭祀鬼神时的斋戒饮食。”《礼记.表记》曰:“齐(斋)戒从事鬼神。”而作为素食分支的寺观素菜,则起源于西晋时代的寺院香积厨。僧侣靠种菜、食菜度日。到了南朝,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亲自颁行《断酒肉文》诏令,不准僧侣茹菜饮酒。自此,寺院斋食之习俗沿袭不变。寺观素馔到了明清时期已形成一个品种繁多、风味独特的菜肴谱系。
正说着,两个和尚上菜了。第一道菜名叫“四大皆空”。有人问:“是不是‘酒色财气’四空?”大岳禅师摇摇头,用箸指着碗中的鸡形菜说:“‘四大皆空’佛家语,四大,是指地、火、水、风四大。而这道素菜是用干豆腐加工而成,俗称‘素鸡’,又因为它无头、无腿、无皮毛、无内脏,不是‘四大皆空’了么?”我们听后恍然大悟。
第二道菜是“罗汉聚会”。油汪汪的小蘑菇堆起老高、杂伴玉笋林丁。食之,十分鲜美可口,顷刻间便见碗底。同伴小吴叹道:“罗汉聚会变成聚餐罗汉,把‘小和尚’都吃了,罪过罪过!”这话恰被上菜的小和尚听见了,他也同我们一齐轰笑。第三道菜叫“静养千年”。黑豉辣椒上覆盖着盆菇,整个菜面堆成一只乌龟形状。同伴边夹菜边打趣道:“你‘静养千年’我风卷残云把你消灭!”众人又笑。第四道菜是一盘小竹笋、南岳人称为“观音笋”,菜名叫“皆大欢喜”。这笋又嫩又酥脆,大家爱吃。第五道菜是由大岳师亲自命名,叫“顽石点头。”是用油炸豆腐加生粉享制的甜食。大岳师解释道:“顽石点头说明佛界感化的力量。这生粉豆腐四方坨子很像石头,夹时往往用筷子点几下,不是顽石点头了吗?”说得众人一同叫好。第六道是一条素鱼,形状极像一条红烧鲢鱼,吃到嘴里才知道是茄子烧制的,美名曰“海会连池。”第七道菜是一大盘“扣肉”,揭开盖碗,“肉”切成方方正正、红彤彤,油光透亮。伸箸一戳便烂,原来是用冬瓜红烧而成。菜名叫“不可思议”。第八道菜是“洁身不染”,一碗连子羹汤。最后一盘是油爆炒辣椒,叫“普渡众生”。无辣不呷饭的朋友最爱吃,尽管山上不热,我们个个吃得满头大汗,连声叫好。南岳的斋菜也太令人回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