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社会性动物》(作者 阿伦森)精读版的阅读笔记。Day-4/6。
回顾昨天记住的:这是有趣的世界,对我们影响有时非常微妙和不易察觉,一部电影,一个短视频,一个新闻报道,一本书,一个人。他们提供的信息不尽相同,初衷也不同,但最后都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Topic 1:我们是理性人吗?
1、不是。
2、理性思考两个重要前提:1)得到的信息是准确的;2)拥有足够的处理信息的心理资源,能理性的信息并得出结论。
Topic 2:偏差来源——事物呈现方式。
1、所有的判断都是相对的,我们的思考往往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
2、对比效应大概也可以称心理锚定吧。或者是先入为主。就是说我们对选定对象的评价,取决于它与什么东西相比较。
3、启动效应。我们在解释当前的社会事件时,最近出现过的或者频繁被激活的想法更可能出现在脑海里。我们一些平时不曾注意的线索,能够在暗中影响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判断。
4、决策框架设置。同样一件事,因为我们天然讨厌损失,不同的措辞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也可能我们问题轻信某些断论,不去理性思考。
5、首因效应。引起首因效应的原因一是心理定式,二是注意力减退,被其他更多的信息干扰了自己的判断。
6、稀释效应。中性的或者无关的信息,会弱化我们的判断和印象。
Topic 3:偏差来源——思维捷径。
1、我们通常认为,同类的产品,价格相对高的品质一定好。即我们关注某些对象在某方面的代表性的特点,并由此推断它的其他特性。
2、易得性。我们做判断时,常常会参考最容易想起的具体事例。
3、好恶态度。态度包含了情感和观点,我们进行判断时,对判断对象的好恶会影响我们的评价。
Topic 4:偏差来源——错误分类。
1、自证预言。好的大多数不灵,坏的灵。符合墨菲定律。
2、虚位关联。我们常常错误地认为,两种对象之间必定存在某种联系。
3、内群体-外群体效应。群体的认同与对外部群体的看法会影响你的世界观和决策。
Topic 5:偏差来源——重构记忆。
1、记忆并不靠谱或并不是事实。事实上,记忆是一个重构过程。记忆并不记录客观事实,而是在生活中不停地被过滤和改造。
2、我们除了对突发事件的记忆可以被重构,我们对对过经历的事情的记忆,也会出现严重的歪曲,以便适应我们对自己的整体印象。一致性倾向?在起作用。
Topic 6:偏差来源——证实假设。
1、我们总是试图证实自己的假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
2、一旦我们已经形成某种认知,之后我们就会尽量保证这认知不被打破。
Topic 7:偏差来源——寻找原因。
1、如果一件事情发生了,我们总是希望知道原因。
2、错误归因,我们在描述和解释社会现象时,更易将其归因于个人的性格和态度,而忽略情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行动者-观察者偏差。行动者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环境,观察者则会将行动者的行为归因于个人特质。
4、自我中心思维。大多数人倾向于把自己视为事件的中心,夸大自己对事件的影响。
5、自利思维。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将失败归因于环境。
Topic 8:偏差来源——态度和行动必须一致吗/
1、我们在观察他人时,习惯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个人特征。
2、持久的态度和信念能逐渐改变行为。那些相信自己能够促使好的事情发生的人,更可能努力并坚定地实现目标。
今日小结:我们很难做到理性思考,因为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总是喜欢或不自觉的走捷径。
Keep g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