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改画到凌晨一点,当时觉得还行,可以算是完成。今早再看,却面目全非,离想要的样子相去甚远。
我画画的功力尚浅,从小断断续续画来,只当爱好。自己揣测大概是因为未曾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所以画图时必须来回的改动,先出一个大体样子才知哪里欠妥,几次三番勉强成型。看了一些知名画家的绘图视频,一气呵成,下笔有神。每每想来,难免沮丧。
虽然沮丧,但还是倔强的只画人像。吴道子说画鬼容易画人难。无论是写实是抽象,是古典是印象,咋一眼的感觉必须是与绘画想表达的情感契合,这是我对好画的理解。至于现代派,我暗地里觉得太投机取巧且哗众取宠,便也就不作讨论。
说回人像,大家心里都有杆秤,像不像是最直观的评判标准。我无意于画个漂亮的风景,总觉风景对画技水平提高无大帮助。所以只画人像,亦或神似亦或形似的简单直白。然而才华与野心的不匹配,画起来吃力的很,必须来回改动,直到纸张糊烂再改不得,才肯罢休。
改出来的,也甚少满意。有时是头大身小的比例欠妥,有时是用色不当的晦暗俗气。若再加之朋友提出些微建议,时常会有烧掉重来、但愿此生从未画过此画的羞耻之感。
就是这样充斥着负面情绪的绘画过程,却从未想过放弃。这种奇妙的自虐心理,忍不住会自我剖析行为动机。
成名成家从不敢奢望。活到而立,对于自己的能力已了。在极端斯坦的艺术世界,即便才华横溢,成功大部分也靠运气,何况我这种庸人之资更是无从谈起。
或许我期望在绘画里得到的,正是经历这一轮轮的负面情绪:纤细感知,痛苦沮丧,回归平静,再拾画笔。不敢说每画一张都是一次修行这样的漂亮话,但对心智的磨练,却有裨益。
一是每一次的不满与重来,需要勇气。
二是画时全情投入,忘乎所以。
三是投掷锐化感知,这一点于我是最重要的理由。少年优异的人通常难以接受平凡的人生。可是少年优异的评判标准是简单纯粹成绩好,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又太复杂。为了对抗惯常的失意,钝感的个性变成可贵的品格,笑看沉浮与波澜不惊。于是把所有敏锐的感知投掷在绘画上,细枝末节的一遍遍修改,对于生活中的细碎事务,反倒大而化之了。
如此这般,总算是为自己过早的过上离退休干部书画生活找了个理由吧。
#图是我画的,万一文没红画红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