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聆听了来自上海的幼教专家叶萍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课题讲座:如何在活动中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目的主要是让我们察觉尊重的力量,彼此增加幸福的体验。在开讲之前,叶老师首先和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互动。每两个人为一组,分为A和B,A伸出自己的右手并握紧拳头,B想办法打开对方的拳头。结果答案各不相同,老师们都采取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就是如此简单的游戏,但反映出的却是不同的智慧和体验。有一个聪明的老师她是这样做的,她主动和对方打招呼,用自己的右手和对方握手,表示问好,对方出于礼貌,也会伸出自己的右手和自己握手,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便打开了对方的拳头。在这里体现出的不仅是智慧更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在对方不愿意的情况下,你想尽各种办法打开了对方的拳头,这哪里又体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呢?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和孩子形影不离,我们常说自己最了解孩子,孩子也最了解我们,其实不然,我们并不了解孩子。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孩子仅有的外在表现,但更多的是我们看不到的,比如孩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归属感。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一个错误,因为孩子一次撒谎,我们就说她是个爱撒谎的孩子,给她贴上这样的标签。不管我们还是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变化中的个体,那为什么要给她一个定论,贴一个标签呢?我们都会说,要正确看待孩子的优缺点,但在实际中,我们根本不能接受孩子的缺点,甚至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我们更期望孩子是我们心中想象的理想的模样。就连我们自己都没法做到完美,更何况是孩子呢?又凭什么以这样苛刻的条件来要求孩子呢?因为我们不懂得尊重孩子,也没有尊重孩子。
孩子身上其有很多优秀的品质,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你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收获。
叶老师还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很不错的书籍——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让我感触良多,相见恨晚。
抽空阅读了这本书。“溺爱而不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对孩子多么大的不尊重。”“在社会环境中,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这些都是经典。把这些观念当做知识来接纳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诸实践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就是要选择付诸实践。在实践之前,我们还要认清一些事实和真相。所以我们要探讨一下现在社会的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么听话,那么好管教。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孩子像过去那样为家庭生计付出努力。相反,孩子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的太多,而无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妈妈就应该保护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们会包揽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难或对孩子过度保护,因而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这个信念的机会。父母因为忙于生计,或者不懂得“让孩子对家庭有所贡献”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我们常常剥夺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出贡献来获得价值感的机会,然后却反过来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从而使这些孩子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备的感知力和技能来呢?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是机会,而往往机会来时,孩子们却往往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最遗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我们必须明白,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管教更为有效。
最理想的教育类型应该是正面管教型(亦称为引导型、民主型)。这样教育的孩子有规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选择。父母与孩子一起制订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选择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父母必需独自做出决断时,父母会坚定而和善的进行。父母比较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尊重与被尊重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也许老师小小的举动就能成就一个平凡的孩子,改变孩子的一生。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审视自己,学会尊重,赢得尊重,成长学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