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清末大儒李毓秀所编,全文1080字。
总序源自《论语 学而》6,原文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中的表述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另外,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童蒙须知》 (一作《训学斋规》分衣服冠履、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如'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仅仅诵读,决不能记';'凡为人子弟,须是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
由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弟子规》是古圣先贤关于人的成长规律的深入剖析得出的理论,是一代代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活用、发展、传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等一系列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为指导。如何更好的传承经典为孩子全面发展、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服务,是教育者和家庭研究的永久课题。到国学经典中找答案、方法,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弟子规》总序恰恰给出了明确答案,既有标准,又有方法。总序的基本原则就是“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立德为先;“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知识的学习放在了最后,恰恰符合立德树人的理念。而反观现在重智轻德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甚至扭曲了世界观。如何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弟子规》 朗朗上口的语句,在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实践方面给到了很好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