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0,于台北交换期间写。
搭捷运地铁回校,读到一篇打脸文:
中国的“精英人物”倒确实容易犯无力病,因为酒会上一个没听懂的英语笑话就能让他们深感羞辱,自尊心长期失血过度,自然体弱。为什么这么脆弱?说到底,还是拜精英教育所赐,价值观单一,心里无时不刻总是在计算周围人的成功指数。殊不知,在你武断地评判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时候,你一定也是同样残酷地判断着自己,一旦语言、头衔、工资单让自己感觉弱势,自信心就全盘崩溃。
文章是在批驳搜狐张朝阳《出国留学真正会带给我们什么?》中的观点,张朝阳称许多留美的华人在美国过着「疲弱苍白」的生活,因为华人在美国不可能进入主流文化,毕竟是「离开从小长大的环境到另一个文化圈子里面去的人」。
张朝阳的文章与其批驳文,作者各自陈说了一长串观点,我该认同哪些,反对哪些?
不造。看累了,刷朋友圈,看到平实又文艺的一段:
做捷运的路上,从忠孝新生到新庄到辅大,看见旁边的国中生三两个谈天,穿着国中制服,偶尔听到几句,“他超白目的啦”“怎么那么好骗”……
捷运一站一站报站,念着国语、闽南语、客家话,窗外飞逝的人脸模糊不清
多语言报站是台北捷运的招牌吧,国语 闽南 客家 英语,四种。
话说高雄捷运也是四种语言报站,国语 闽南 日语 英语,加起来台湾两大城市一共使用了五种语言作为地铁的播报语言。
是不是,要听懂这五种语言讲的笑话,才能谈论台湾的「主流文化」,才能避免「疲弱苍白」?
从小长大的环境不可避免地在我们身上烙下印记,去到另一个文化圈子里的时候,自然是有所不同的。但如果你不轻看这个印记,不在所谓的「主流文化」面前自我怜悯、自叹苍白、自哀疲弱,你就是主流——你才有成为主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