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家有事,大家去看看,以存抚慰意。遇今冬第一场雪,坐在巷子深处,虽有帐篷四围,寒意仍颇浓。村中厨子莫小觑,不一会四桌饭菜每次上两道共八道凉菜,拌得有滋有味,每人再配一碗杂烩菜,热气腾腾,保暖胃肠。由于平时习惯,大家吃的都较快,10多分钟后,很多人已经放下手中箸。邻桌有人拿来油辣子,喜好的不顾饱意又都加量,一半的小馒头夹上油辣子,刺激过瘾!
我开玩笑:“没有辣子半筐馍,有了辣子一筐馍”。
几个人笑笑。
韩主任说:“别小看这油辣子,做好不容易。要过三道油,一道热油,但不是滚烫的油,那会把辣子烫焦,应该是滚油放一放再倒入辣子中,萃它的辣味;第二道油,是中等温度的油,萃它的色;第三道油,是常温熟油,起调味作用并让辣子浮起来而不是沉淀在油中。料中可以加花椒、茴香,再拌点醋。”
这一番话,使我也想起小时候,吃玉米面做的稠饭,有点类似凉粉,调味时离不开辣子,做法是:将干辣子角放在灶火旁再烘干,火候把握到要能闻道呛人的辣味才行,取出,加黄豆块大的盐,放在简陋的有点象石器时代的青色石臼中,用同样有点杵意的简陋的青色或许还有多年手握的润意在其上的石杵,捣碎,加水成汁,拌点那时稀缺的食油。浇在饭上,实在是物质匮乏时的美味。
进而又想起《随园食单》,切实体会到食亦有道,莫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