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939字,大概需要4分钟来阅读。
上一讲学习的“变量”是系统中唯一可“观察”的模块,以后,我们眼中的商业世界,不再是商品、员工、客户、股东这些“要素”,而是“用数值表示的”商品年周转次数、员工平均在职时间、客户三月内重复购买次数,这些抽象出来的“变量”。
当我们把这些孤立的变量,通过箭头连起来,就能搭建系统的雏形了,这些带箭头的线段就是第二个结构模块:因果链(Causal Chain)。为什么要关注因果链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只看到当下的“果”,看不到潜藏的“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是名医会根据病症找到病源,药到病除;神医就更厉害,能还原还能推演,防患于未然。
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减弱的连接关系。我们通过小王的故事,来加深理解。
小李的故事
老王发现小李最近工作效率低,于是找他谈话,说:你要提高工作效率啊。小李答应了。可几周后,小李效率依然很低,甚至常出错。老王很生气,我该做的都做了,你怎么就是不改呢?
老王真的“该做的都做了”吗?其实不是。一位管理者真正该做的,是帮助员工沿着“因果链”顺藤摸瓜,从结果,反向找到带来变化的层层原因。
老王观察到,小李最近特别累,上班打瞌睡。疲劳程度越高,工作效率越低。老王从“疲劳程度”,画了一根带减号的线段,通往“工作效率”。这根带减号的线段就是“减弱的因果链”。那又是什么带来小李“疲劳程度”的改变?最近新产品上线,小李总加班,工作时间越长,疲劳程度越高。于是老王又从“工作时间”,画了一根带加号箭头的线段,通往“疲劳程度”。这根带加号箭头的线段就是“增强的因果链”。
做完因果链分析,老王知道:“工作时间增强了(+)疲劳程度,疲劳程度减弱了(-)工作效率”。所以好的管理者不是重复“你要提高,你要提高”,而是制定轮休计划,保证每一个员工处于最好的状态。
很多管理者喜欢说“我只看见过”。业绩不好,就严厉批评;开会沉闷,就强制发言;团队矛盾,就各打五十;有人贫穷,就走过去罚款,警告他以后不准再贫穷。但是,只看结果是最low的管理方法。真正有洞察力的人,会用“因果链”找到“原因变量”,解决问题。
这就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因果链看似简单,只有增强和减弱两种,但其实一条条的因果链连起来就复杂了,我们总是在结果附近找原因。以下三个误区,必须警惕:
误区一:遗漏中间项
喝咖啡会让我们精力充沛,但是喝咖啡和精力充沛之间真的有“增强因果链”吗?其实没有,喝咖啡,增强你体内咖啡因的含量;咖啡因含量,会增强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才会把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精力。所以,我们漏了“咖啡因含量”和“新陈代谢”这两个中间项。
当你知道“咖啡因含量”这个中间项才是直接原因时,也许就会找到更好的办法,比如通过运动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普通人找“因果”,而你找的是“因果链上的中间项”。
误区二:迷信相关性
在大数据领域,有个著名的“尿片和啤酒”的故事。沃尔玛通过大数据统计发现,周五晚上,尿片和啤酒的销量同步上涨,于是沃尔玛把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结果销量上涨30%。但是,这能证明相关性优于因果链吗?我们来看一个反例。
有一次,深圳警方接受采访说:天秤座、处女座、天蝎座的人更喜欢违章。真的吗?警方还发布了数据支持:从某年8月3日到8月9日的行人、非机动车违章的星座比例来看,这三个相连的星座(出生日期:8月23日至11月22日),违章人数分别是:10.5%、9.63%和9.0%,确实占据前三。
这之间真的有增强因果链吗?当然没有。实际上,这是因为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比如深圳),9-11月是生育高峰。所以,在深圳,这三个星座的人口比率,就要高一些。
相关,是未知的因果。真正的洞察力,要可以始于相关性,但终于因果链。
误区三:颠倒因果链
在商界,销售价格决定生产成本,还是反过来?我们可能认为是生产成本决定销售价格,其实,是销售价格决定生产成本。
你花了更多的钱生产,并不会导致用户愿意用更高的价格购买。价格,是由用户感受到的价值,和供需关系决定的。只有先确定了销售价格,才能决定生产成本。
要点总结:
再复杂的系统,变量之间,也只有两种连接关系:增强和减弱。爱因斯坦说:白痴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只有智者才能让事情变得简单。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构建于固有的简单性。
通过这一讲我们知道了,我们经常会掉进“在结果附近找原因”这个坑里。你的女朋友是因为一次小矛盾跟你分手的吗?你的公司是因为你这一个任务没做好开除你的吗?你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前一晚没睡好造成的吗?可能会是,但是更本质的一定是离结果更远的原因。可能你的女朋友已经忍耐了很久;可能是你长期表现不佳,公司已经不能接受;可能是你过去长期在学习中得过且过的态度造成的。
凡是皆有因,不要去抱怨生活中的不如意,要顺着因果链,找到最为本质的原因,改进它,然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