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二十五):非醴泉不饮。
在袁世凯的一生中,他是一个懂得如何恩威并施的人,否则也不会在年龄上比那根晚清“补天木”任职直隶总督早了五年之久。李鸿章曾三次担任直隶总督,故主身上“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的宦海之道,袁世凯可以说是融会贯通。然而人事有代谢,抛开私人恩怨,李鸿章属意的直隶总督人选,确实也是这个出卖他向翁同龢纳下投名状的袁世凯,其实不过是宦海游戏中的良禽择木而栖罢了,这些李鸿章要比袁世凯懂得多,当然外界的环境也给了袁世凯极大的帮助,给了他恩威并施的诸多机会。
其后,先是洋人青睐更懂现代交际的袁世凯,最起码可以保证他们不会被随意砍杀,还有就是竞争对手刘坤一与张之洞,一个行将就木,另一个是压根不愿意挪窝。毕竟当时北洋新军的名号虽然响亮,但是“张香帅”的湖北新军也已经初具规模,推倒了重新打江山,可不是“可人”张之洞的作风,要知道天下新军的秋操中,袁世凯能瞧上眼的,也只有湖北新军。对于直隶总督的任命,袁世凯连推辞的话都是那样威风,说什么我一走,“齐鲁必乱”。袁世凯是自信过了头,山东不一定会乱,但是有一个人会死倒是真的,这个人就是袁世凯的老对头,任职山东按察使的胡景桂。胡大人当年还是御史的时候,就曾参过小站练兵的袁世凯一本,说他滥杀无辜,差点就将这个冉冉升起的庙堂新星扼杀。
但是,在钦差荣禄的实地探访中,不过是袁世凯处置了几个跟着兵油子投机倒把的商人,虽然被还以清白,但是袁世凯受到的精神打击还是巨大的。在袁世凯掌舵山东时,戏剧性的是胡景桂竟是其属官,就在那胡大人以为自己小鞋要穿起来的时候,袁世凯竟然主动与其冰释前嫌,还让胡景桂在风头正盛的武卫右军里兼差,以示恩宠。在给朝廷的密报考核中,袁世凯给其的评语也是“诚朴亮直,任劳任怨”。不仅如此,还从洋人惩办祸首的名单里将胡景桂救下,这份恩情也难怪曾经的老对头会辅佐袁世凯至终不弃。
在与洋人的交涉中,袁世凯则显出锋芒的杀气,为了在不可一世的洋人面前立威,老袁直接不予上任,声称联军在天津的临时机构一日不撤,自己就一日不到天津上班。这群无赖终于遇到了比他们更粗暴的硬茬,这种强硬的姿态直接击中了联军的痛处,因为袁世凯的手下唐绍仪紧接着照会洋人,声称“此事不办,条约中的善后事宜无从谈起。”一场飘洋过海的远征,战果即将化为泡影,这帮坐地起价的赖皮,不得不在袁世凯的威势下卷铺盖滚蛋。
十二年后,袁世凯面对固步自封的北洋集团忧心忡忡,不得不说这些割据一方的北洋军阀们有钱、有枪、有地盘,俨然土皇帝自居。作为北洋大家长的袁世凯,威信已经大打折扣,恩威并施的那一套,必须得存在竞争的压力与对手,所以袁世凯决定改造北洋旧部而引入新人,这个最佳人选就是一代俊彦蔡锷。在剿灭白狼起义中,北洋军的战绩实在是灰头土脸,跌了很大面子,即使头号大将段祺瑞坐镇,一帮老伙计仍然假传捷报邀功请赏,倒是在其中发现蔡锷是个长于练兵的好苗子,所以利用蔡锷改造北洋军阀,逐步褫夺旧部兵权的计划拉开大幕。
最终,老袁再次祭出那套清廷宦海的惯用把戏,恩威并施希望能将蔡锷揽于麾下。此时的军师杨度正好与蔡锷同乡,而且也与袁世凯不谋而合,积极推荐蔡锷主持北洋军的改造工作。老袁也确实舍得施恩,一出手就是参谋总长这样的高位,紧接着还有昭威将军嘉封,以及一度还有两广巡阅使这样的呼声。作为一个南方人,能够打入袁世凯的幕僚核心实属不易,足以说明袁世凯“结之以恩”的慷慨,但是袁世凯想要收服这匹真正的千里驹,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结果也证明带有目的色彩的恩威并施,收获的也将是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