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长空洞——填满你内心的空洞
你常常听人们说: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没有什么想要的。”
但是当你问他,你现在满意、过得好吗,他们又都无力地摇头说:“不满意。”其实一个人还能觉得对自己不满意,他的内心一定有潜在的更好的自己的样子,这就是“自我概念”。
没有人会一大早起来,伸个懒腰对自己说:“我要过×蛋的一天!”也没有人从小就立志“要过凄凉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变得比现在更好、更强大或更美丽、更自信或更自在,我们心里住着一个完美的自己、一个“希望成为的状态”,这就是自我概念。
你只有把现在的自己和自我概念做对比,才会觉得“不满足”。在每个对生活和自己不满足的背后,都是每个人成长的需求。
当两者不能重合,在“现在的自我”和“希望的自我”之间,就会产生空洞。人们期待填满这空洞,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把这些因为渴望成长而产生的空洞称为“成长空洞”。
如果你是个愤怒青年,你就应该拥有一个世界应该更好的信念,当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无法让世界变好时,你就会对这种无力感到愤怒;而如果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你脑子里一定住着个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搞来的、大到完全无法填满的自我概念,你真实的自我穿着17厘米的内增高再加上大号的垫胸垫肩才撑得起来,生怕别人看到真正的自己。不过,愤怒和自卑的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对生活完全失去兴趣和意见的人。他们没有什么成长的空洞,自我概念裹在真实的自我外面,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能了。
成长的空洞让我们感到自己心灵的空洞,这空洞感就变成了“内心的需要”。你想要一间可容身的房子、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一个爱自己的恋人、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这都是你填满空洞的需要。因为你的自我概念认为这些你应该有,而真实的你却没有——这就产生了你的需求。
但是恐怕你并没想过要一艘航空母舰,非要知道上帝粒子到底在不在,或者知道曹雪芹的小妾到底叫什么名字,因为你的自我概念里根本没有这些要素,所以这需求也无从谈起。两个乞丐早上饿着肚子讨饭,一个突然对另外一个说:“皇上真好啊,早上起来能吃两个大白馒头。”另一个劈头骂道:“你真是穷疯了,都当皇上了,还只吃两个馒头?肯定还要就一碗豆浆啊!”这两个乞丐虽然在讨论皇帝,但自我概念还停留在乞丐层面,也只能产生乞丐的需求。
因此,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产生了空洞,这空洞产生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