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转眼间就已经到了九月。同学们都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将踏上新的求学旅程。
各色各样的录取通知书是进入大学的“通行证”,是多年寒窗苦读的“勋章”,但同时也是一张远行的“单程票”。
几年前高考完的我,由于对录取结果并不是很满意,所以并没有特别珍视多年埋头苦读而换来的录取通知书。
我甚至没有过多的看一眼,以至于现在的我已经忘记了录取通知书的模样。
但我依然记得父母那时候却格外的兴奋,天天数着日子领通知书,拿到后一遍又一遍地看,而后又将它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
那时平静的我和兴奋的父母都不曾认识到,这张录取通知书其实是一张送我远行的“单程票”。
那年九月中旬我踏上了大学的旅程,父母早早收拾好,送我去乘车。
离车站二十多分钟的路程,爸爸坚持要走路送我过去。路上的我们虽然表面都云淡风轻,但平静的表情下藏着万般不舍,还有父母的千般担忧。
一路上我和爸爸妈妈没有过多的交谈,该叮嘱的家里已经叮嘱了千万遍。我们谁也不愿意说过多伤感的话,以免破坏这个彼此伪装好的“没什么大不了”的氛围。
到车站取完票后,离发车还剩半个小时。妈妈说:“还早,车上空气不好。别那么快就上车”。
在候车大厅里,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无关痛痒的话。十几分钟的时间,又真的能聊些什么呢?
只不过在分离面前,多十几分钟的陪伴也觉得是很好的。哪怕什么都不说,静静地坐在一起也觉得是幸福的。
上车时,我在转身地那一刻流下了强忍住的泪水。面对爸爸妈妈在身后的叮嘱,我不敢回头,只能背对着他们,尽可能平静地应答着。
上车后,低着头偷偷地哭几分钟是多数人记忆里的分离画面。
大学这几年,虽然我雷打不动的暑假寒假按时回家,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假期在家待得时间越来越短。
以至于爸爸和妈妈感叹,上大学后的我,就像家里的客人,一段时间后就匆匆地离开了。
而半年回一次家的我,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父母长了白发,脸上又多了皱纹。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意味着我们走上了一条远离家乡故土、父母亲人的道路。而故乡也只剩酷暑严寒,再无春秋。
车站是见证离别最多的地方。踏上列车的我们,不仅在物理距离上离父母越来越远,人生道路也在远离父母的方向加速。
上大学后,无论是心理还是经济上我们都越来越独立。父母会因为我们的成长而欣喜,又因我们的渐行渐远而失落。
我们在这浪涛奔涌的时代里,加速奔跑前进,却时常忘记落在我们身后越来越远的父母。
无私的付出是天下父母的共性,多数的父母都奉行“只要孩子好,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
只要是有利于孩子的前程、未来的选择,不管走多远父母都不会阻拦,走再久父母也不会埋怨。
热播剧《以家人之名》里,养父李海潮将毫无关系的养子贺子秋培养长大。当贺子秋的亲生父亲来寻时,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前程,李海潮选择了劝说孩子跟随亲生父亲出国留学。
尽管所有的邻居亲戚都说李海潮白养了一个儿子十多年,但他也不曾有过丝毫后悔和动摇。
毕业后,贺子秋没有按时回国,作为父亲的他选择了理解。
李海潮会想念孩子吗?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贺子秋的房间,和多年未变的房间摆设都显露着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思念,以及希望他能早日回家的期盼。
无论走多远,走多久,父母的牵挂都不会变少。
在一个综艺节目里,何炅在谈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时候曾说:“孩子对父母的亏欠似乎就是一种宿命,我们在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这种宿命,一代又一代的亏欠。”
虽然无奈却也现实。
小时候,父母总是盼子成龙盼女成凤,希望孩子们走得越远,飞得越高。而一旦长大后,子女对父母的陪伴越来越少,亏欠也越来越多。
龙应台说: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而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指向别离的。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是离别的“加速剂”。
《步履不停》里曾说到: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
鸟儿大了会离巢,孩子长大了要离开父母,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录取通知书是远行的“单程车票”,无论我们是否愿意,离开家乡的列车都会渐行渐远。
但父母永远在我们身后,而我们也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