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腊月,有着冬天的萧索与春天的润泽。看窗外,高楼林立的空隙填满了深深浅浅的绿色,银杏掉光了叶片,杵着干枯的树枝剑指蓝天。可穿着羽绒服经过高大的玉兰花树下,竟令人惊异地闻到了玉兰花的香气。微雨过后,落在花坛上的金黄银杏叶晕在黝黑润湿的泥土上,现出枯黄的萎败,一转角的大片草坪却是满眼喜人的青翠,看得出来小草正在生长,悄无声息地积攒着全身的力量。
南方深冬的景象特别适宜一年到头来的总结与怀念。躺在温暖的被窝或坐在桌前,静静地回想一年来的得与失,回想那些走过的路,做过的梦,走掉的人。天干物燥,气候寒冷,再用豆绿色的紫砂壶泡一壶青黄色的福鼎白茶。茶汤冲在软糯的白色瓷杯里,看热气蒸蒸上升然后消失在无形的空气中,就像这过去的消散在时间长河里的一年光阴,有着淡淡的惆怅,可是因为知道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回想起来的时候又温暖又叫人心安。
一
回想过去的2019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开始正视自己关于写作的梦想。从小到大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够在写作上好好努力,看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这个梦想最远的追溯可以到小学三年级,那时候读了几本书,喜欢听故事,便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有趣的故事来。几乎是在那之后的每个暑假,我都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好好写作。但希望归希望,我从来没有真正下定决心付诸行动过。直到大学毕业后去美岭教书,教学之余,我有大把的时间。学校在深山,远离都市的喧嚣,类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时候的心也很沉静,心平气和地住在大山里。在阳台静坐,看夕阳沉沉堕到山后的余晖里,感受时间与情怀的流逝,或者去爬山,在春光明媚的满目葱茏中看见满地满地的枯黄落叶,感受生命勃发的静美与逝去的壮丽。更是经常在去早读的路上,看见冬天的冰霜覆盖整片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美丽的大自然挑动着我敏感细腻的情思,学校又是如此的安静,生活如此的平淡,我的脑海里转过无数的念头,倾诉的欲望促使我不得不拿起笔来。于是在美岭的前两年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写了5万字。虽然字数不多,但这是我第一次无意识地集中写作,可惜持续的时间也不长。两年后结婚生子,生活多了鸡零狗碎的日常,好不容易提起的笔只好搁下。来到福州后,因为从事的岗位是宣传,平时也会写一些稿件,大多数是工作日常,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我心目中真正的写作相差很远。
直到2019年1月份,我记得那天应该是1月2日,我在“拾遗”公众号上读到一篇文章《刘慈欣:我们从未长大,我们也从未停止成长》,里边有这么一段话:或许最后,我们不能长大,不能走出身处的黑暗,不能像刘慈欣那样达到偶像的高度,但回首每一个昨天,我们总会发现,今天的自己,远胜于过往的每一个你。或许人的天分各异,或许我们花十倍的努力,取得的成果不如别人的十分之一,但我们仍然能骄傲地说:“我虽然成长很慢,但我从未停止成长。”
我瞬间被击中心灵。那个关于写作的梦想再次浮现在眼前,这么多年来,我一边做梦着,一边焦虑着,但从未试着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过。29岁那一年,想到三十而立这句话,对照自己一无所有的生活现实,我焦虑无比,困惑无比。那段时间我疯狂地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夜读”栏目,一边焦虑,一边内心里又有个声音无比清楚地在说,“只要你肯努力,你也可以”,可是最终的最终我还是没有去努力。一转眼5年过去了。人生又有多少个5年呢?我还不愿意去努力吗?于是我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今年我要写满10万字,小说散文都可以,凑够10万字。
现在,10万字的目标已经达成。一年来,忙忙碌碌,反反复复,勇往直前过,纠结犹豫过。尽管写了10万字,60几篇文章,但说实话这些文字就像是从自己身上剔除下来的顽疾藓疥,血肉模糊,我连回过头去认真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顶多算是完成品吧,完全谈不上作品,更谈不上是否有意义,它们代表着一个数字,算是我追梦途中正式迈出的一步。
二
打小,写作与文学就在我的心目中占据一个崇高的位置。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指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功立业,再次是著书立说。文字与文学作为著书立说的一个重要工具,自古以来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唐诗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的历史诞生了太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他们在成百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中不仅没有湮灭,反倒历久弥新,散发出如钻石般的熠熠光芒,宛如中华民族的文化密码般的存在。可是现代以来,我们在历经了80年代文学的回光返照之后,文学便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遇。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迅速把每个散落在天涯海角的人联结在一起,在巨大的变故与纷繁的变化面前,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够被调动起相同的情绪,与世界各地的人同频共振,音声相和。但打开手机,微信里成百上千个头像,想倾诉的时候却不知道可以找谁。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没有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孤独与困惑。尤其是美篇、抖音、小红书等图片、视频软件的兴起,更是让我们对文字、文学的意义产生怀疑。网红李子柒的精美视频,只是简单搭配说明性质的文字,但精雕细琢的画面、空灵美妙的配乐照样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古老中国文化氛围,感受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深沉意境,还是以一种更轻松更直观的方式。那需要调动人更多思绪更沉静心态才能够进入个中意境领略思想的文字、文学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吗?
青年作家小绿桑在《我为什么不再写小说》里写到:我们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纷繁的变化,想在时代的车轮里,找到自己来时的轨迹与前进的方向。可是当下大部分文学作品并没有起到指引作用,既没有让我们看清来路、去路,也很难让我们感同身受,时代却成了文学的替罪羊。而好的创作,是应该从自己的困惑、苦恼出发,通过写作解答疑问,让自己豁然开朗,有一种不得不写的力量。
我的写作没有那么崇高远大的理想志向,仅是自己内心自生自发的一种兴趣和爱好,但我也希冀能够借由文字这种方式去捕捉自己当下内心最微妙的情绪,去追溯生命当中那些逝去的光阴与故事,去努力追寻个体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感和价值感,从而达到与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开心不快乐,与那个有点执拗有点笨拙的自己和解的目的。
三
2019年,几位工作上比较要好的领导和朋友陆续退休。虽然他们在岗的时候,我们不算特别亲近,我对他们也是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是他们给过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我心里知道有他们在,我只要负责用心工作努力冲刺,我是受到庇佑的。虽然我也一直都明白,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离开与告别才是生命的常态。但是在他们离开的那一段时间,我还是感受到了深深的失落和害怕,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不安感。记得其中一位领导在离开之前找我聊天,他劝我要对自己的工作有规划,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要关心好照顾好家庭和孩子。后来我仔细咂摸,这些话平平常常,却有着最真实的生活烟火气,像是《古诗十九首》中一再重复出现的“弃置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句话。其他的先别说了,努力地吃好每一餐饭吧。该努力就努力,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该离别的也只好离别,不纠结不犹豫,当然也不抛弃不放弃。
人生不就都是这样的吗?
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与写作、梦想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作为自己不开心不快乐的一种救赎。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晚,躺在温暖舒适的被窝,我的脑海里无比的清醒与精神。我听得到自己心里边有一个时间的沙漏,流沙缓缓漏下,各种各样的想法与念头纠结成一幅幅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在时间流逝的长河里载沉载浮。然后一个声音对我说,把握当下,就去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情吧。
虽然我不知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会不会一定有结果。
谁知道呢?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