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通过四段爱情故事展开对爱情的描写。
少年维特之烦恼#
幻想是逃避现实,是反抗现实,亦是创造现实。无论是逃避或反抗或创造,总得付代价。
因为总得付代价,故必须要牺牲;不是为了幻想牺牲现实,便是为了现实牺牲幻想。
因为两者不能独立,故或者是幻想把现实升华了变作新的现实,或者是现实把幻想抑灭了始终是平凡庸俗的人生。
我觉得译者对幻想和现实的描述很接近于我的感受。没有了幻想的生活会是很平庸的生活。
彻底牺牲现实的结果是艺术,把幻想和现实融合得恰到好处亦是艺术;唯有彻底牺牲幻想的结果是一片空虚。
忽然想到了责任,欲拒还休,因为给人幻想的余地,所以追求的过程虽然得不到但仍是美好的。当得到了,没有了幻想,变成了责任。责任不一定会让人欢乐。
到底怎么样的爱情真的会使人幸福?
是两个人平庸携手走过没有波澜的争执?到老年的时候携手一起前进?这样重复的生活是单调还会是幸福?
对于每一个故事,作者将主人公性格刻画的我觉得至少很符合故事发展。
如浮士德般的签约,我签字不签字呢? 可以为了求知而签约,但不能为了占有世界……好奇心太强了,朋友。
下雨了,他走下狭窄的螺旋式的梯子。他想:“写一部浮士德么?已经有好几部了……
用波澜壮阔的局面,把自己当模型,描画出种种英雄;再用他内心的气息度与他们,赋予生命
权利?在爱情中也有什么权利么?
诡辩啊!即使你要欺弄人,至少得坦坦白白地欺弄。
娶她,无意把自己限制得渺小。人生的第一要义,在于发展自己所有的一切,所能成就的一切。
这是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但同时也是事实,吐过真的娶她,可能被束缚,也缺少以后会遇见绿蒂。不会有少年维特的烦恼。
看第二个故事时,我也曾经天真以为嫁给这个注定在演艺生涯不会有何成就的丈夫,是不是还不如嫁给一个更有权势的。我发现了我的势利眼。还会为这种势利眼找借口。
青年的狂热和社会的消沉对比之下,产生了一种烦躁厌恶的情绪,那时每个过渡时代常有的忧郁,人们统称之为世纪病。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时代青年有那种狂热么,还是我周围的人根本就不会去想狂热这个问题。匆匆忙碌去追求名和利,美名为之追求事业和美满生活。但是却没有静下心来思考,那真的就是我想追求的值得为之狂热的事物么。为什么我总是觉得那样的时代大家在剧场看剧,在舞池跳舞交谈,更是我所感兴趣的时代。而不是现在的科技很进步?
既然爱情业的再来一遭,足见人生只是一场平凡的喜剧罢了。
但即在最可怕的绝望的时间,他也知道在这些真切的悲哀之下,另有更深奥的一层,另有一番清明恬静的境界。将来有一天,他可把那里当做心灵的避难所。
在描写烦恼的时候,或者凡能感到一种辛酸苦辣的乐趣。
但他艺术家的心灵,对于那么单调的情感已经厌倦。此次的逗留使他的内心生活更加丰富,美妙的感情境界也认识更多;但精华已经汲尽,收获已经告成,应得动身了。
作者对当时歌德的心境描述好像就是他本人,把歌德的想法描述得很自私但是又符合艺术家会厌倦平凡生活的状态。
因为一切习惯都是家庭造成之故,他自然与不到多大的冲突。
即使我们逃避家庭的影响,但家庭就是潜移默化对我们影响巨大。
歌德的出走是因为他艺术的召唤与创造的意志战胜了他的爱情。
他愈觉得题材的平凡浅薄,愈觉没有传出自己的故事的能力,同时对于一切文学工作也愈觉得憎厌。
一个少年失恋了这样的故事真的很平凡,但是在歌德的笔下就可以塑造如此生动。
这种厌恶人生的征象,在爱思想的人心中,尤其来的频繁。
人生还能给我带了什么。
他探求他不顾一切地还想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
最后是一种暧昧而强烈的本能,使他窥伺着胸中神秘的创造物,他觉得它正在慢慢的酝酿成熟。
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每天的日子是如此单调在重复。我胸中有任何创造的本能么。
他觉得在刺激旧日的创痛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因为决意要描写这场烦恼,他索性把烦恼激成绝望。
很久很久以前认为,烦恼和快感是互不交叉的,但是人的本性是如此奇怪。
他的文辞把他们固定了,浸透了香味,他觉得他们已不完全是实在的人物了。
每个人都在对方的目光中看了惊讶的失神的情态。
因贝尔扎克先生之过#
人生模仿艺术
远过于艺术模仿人生
——王尔德
一个黄昏在抽着烟卷中消磨过去,大家以毫无好感毫无根据的态度,批评着人们与作品。
巴尔扎克先生之过 开头第一句。我觉得那样的黄昏也挺好的。那时候的生活很悠闲,大家不是在即使吃饭时候也是捧着一个手机。人们看书,讨论,批评,这样才会推动艺术发展。作家等也是座上宾。
但像我这样从无信仰亦无恋爱的人,倒是靠了幻想之力才达到均衡状态……幻想,是的……我在精神上描画了一个在理想中使我满意的人物,然后努力去学做这个人物。于是小说啊戏剧啊,全赖祝我造成这副面具,唯有靠了它我方能得救(这里所谓的的就当然没有宗教意义)。
真的,和我好像。我厌恶周围的人那样庸俗的谈话,但是我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得和他们不一样呢。只能依靠我的幻想,塑造一个使我满意的人物。但是我的想象力有限,我需要依靠文学作品来评判那些是我厌恶的人,哪些是我满意的人。所以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我的幻想。
当我自己觉得平庸可厌的时候,我拿起几种心爱的树,寻觅我过去情愫的调子。书本中的人物不諦是我的模型。我对着它们沉思默想的当儿,竟重新发现我往日为自己刻画的理想的肖像,认出我自己选择的面具。
伟大的作家所描写的人物,是他的时代所期望的,而非他的时代所产生的。
连你幻想人物的举动也有一天会变成血肉的真人的举动。
所以小说可能对人本性负面影响也会很深。
导致勒加第安失败最重要的因素我觉得他以为他看明白了所谓的学术,注重精神都是一场空。为了摆脱野心的诱惑,唯有满足这野心。美丽出众的情妇免去十年的失败,少费十年无谓的心思。不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取成功,想一些旁门左道。他的根本的人生认识错了。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巴尔扎克书看多了,影响了他对爱情权势的认识么。
勒加第安是一个很聪明的会使用他的目光挑逗的人。他的运气不好以为靠着权势可以获取成功,其实只是被利用。他如果不被调出巴黎,也许可能还会成功。但是被调出巴黎在一个小城当一个老师,没有上升空间,造成了他的悲剧。他不该把精力用在追求女人身上。他一直揣度这女人的情绪,如果可以把这样的经历变成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很值得。同时他的悲剧也在于他的负责,他就这样和德莱利伐夫人在一起了。当然负责是一个人必须做的,但真的有时候是没心没肺比较容易成功么?比如歌德假如真的和绿蒂在一起或者和他第一个情人在一起,就不会有维特了。
男女谈话中诙虐的语调只是用来遮掩强烈的欲望?
于是一切言辞都含隐喻,一切句子都是试探,一切恭维都是爱抚。
冥想之士爱好天真,力行之士厌恶天真。
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到底是靠了什么?
一朝放逐之后,他爱慕权势的心情会使他去追求平庸的成功。
勒加第安慢慢地让步,消沉,那时可想而知的。不久,她老了……她却血气方刚,肉欲未衰……
所谓人生,只有无聊的恼人的争辩……随后由于疾病,由于想忘怀一切的愿望,犹豫什么都习惯了之故,由于野心的相对性,他居然在小小的成功中感到满足。
他们所说的尽是空洞的废话,唯一的作用是避免意料之中的袭击。
一个天才就这样甘心在小城没落生活着。害怕去回忆曾经的梦想,变成了曾经所讨厌的人。这真的好可悲。逃避可以让活着容易些,但是梦想呢。
女优之像#
一个天才在人生中常常获得唯暴君才能获得的宽容。
常和小乖说,因为你那么聪明,所以我会一直宽容你。才发现我原来真的不够聪明。
莎丽、玛利亚、洛朗斯三者的爱情中每一个人都有痛苦的时光。爱情真的是一段折磨人的故事。
我们这些人最易把兴之所至的妄念当做真实地意志般去实行,我们比任何人都更易受意气得役使。
我觉得莎丽是对爱情最执着,会牺牲的人。但真的,她的牺牲真的让她牺牲了她的所有幸福。看着洛朗斯和别的女人结婚,但是仍旧爱着他。只是因为对妹妹的承诺,而拒绝见洛朗斯。相比,玛利亚真的有点自私和自以为是,不顾姐姐已经和洛朗斯订婚,还要插足当第三者。死去之前,以为让姐姐对自己下承诺不嫁给洛朗斯是对姐姐好,但是却造就了莎丽悲惨的一辈子。莎丽那么爱洛朗斯,当洛朗斯出尔反尔都全部接受。玛利亚就几乎不明白莎丽那深层的爱。人为什么要那么无私为了承诺造就自己悲惨的一身。而且要对会抢自己所爱人的人下那么狠毒的承诺。那样的无私和承诺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了给死去的人以安慰而折磨活着的人么。
洛朗斯就是一个花心的但是同时也因为艺术家受情感控制的例子。
邦贝依之末日#
为了爱情放弃家族的金钱支援,只靠自身努力去获取名誉金钱。但是爱情却没能一直那么长久,两个人发生矛盾,分离吵架发神经病。年轻时候追求爱情并为此放弃荣誉勇气可嘉,但最后仍是不能敌过现实的压力。当谈恋爱的时候,是那样情意绵绵。
如果没有写作的野心,他很可能纵情声色,流连忘返。然而他这种豪华的生活为她共给了第二部小说的材料。
天才总是可以被宽容。
看来这四个故事中还是对前面两个更有感触。是因为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书对我们影响造成了我们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了失败的人生?第一个故事是一个作家的创作过程。但第三个故事是三角恋,第四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终究会在现实面前屈服?
对于爱情,是一个经久不息的写作主题,如果还要描绘爱情,应该描述一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