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班车已经启动出发了几分钟时,我突然想起来忘记带去年暑假岗前培训的笔记本了,主要是想再回顾一下宇浩老师给我们培训时候的内容。
对于宇浩老师,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的三年特岗经历和省级教学能手的成长之路,上次他有一个送教活动,很想参加,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成,此次的“菜单式送培”到汉阳,能再次见到宇浩老师,非常高兴。
说实话,从去年的岗前培训,宇浩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地对于教师,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记得他在培训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一味地在关注终点,而忽略了过程,既然选择了当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当老师这个过程。
再次见到宇浩老师,此时他虽以教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来组织这次送培活动,但依然改变不了他是一名语文教师,一身的书卷气息,不急不缓,戴着眼镜,不说话时,一丝不苟,静静地坐着聆听,说话娓娓道来,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是浓浓地书香气,一首随性书写的采茶主题的诗词,赢得大家的敬意。他是从汉阳走出去的,在交流中谈到曾经的工作经历,说当时读书就是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缺失,读书带给他精神上的慰藉,是一种信仰,鼓励我们年轻老师多读书,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我们要“静”下来,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慢慢成长。
我坐在他的左前方,一抬头便能看到他,本打算向他请教一些问题的,可没能鼓起勇气,我都不敢抬头看他的眼睛,那双眼睛太睿智,我心虚,怕一个不小心被看出了实情。
回想工作这一年半来的工作状况,我想除了“乱”恐怕只有“浮躁”能形容了。不论是班务管理,还是课堂教学,我都很难做到“静心”,很难去慢慢等待,总是缺乏一份耐心和沉稳。而我听过的所有的课堂里面,能把课讲的很精彩的老师,基本上都能做到一点:不急不缓,有足够的耐心。
早上听了费义亚老师的《文言文三则》和曾树红老师的《论语》两堂课,我都发现这两位老师在课堂上完全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老师在一旁静静观察,或者轻轻走近学生身边,弯下腰仔细聆听,时不时地给出一点建议,我一直在纳闷:这样做难道不怕超时吗?不怕学生说闲话做其他事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尤其是费义亚老师的这节古文课,通过学习一则《杨氏之子》,放手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徐孺子赏月》和《口中狗窦》。在学习《杨氏之子》时,完全不讲文章的意思,而且先介绍“禽”在古文中的意思,然后通过找主人公在文中其他的称呼,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就理解了意思,并且能够仿照写法进行灵活运用,原以为《杨氏之子》讲完应该就下课了,没想到才过去25分钟,剩下的时间就是学生根据这一篇文章的学法自主学习了。这真是令我佩服,费老师上课的语言表达和引导方便真是非常到位,既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同时又没有耽误整堂课。
除了在教学上需要“静心”慢慢等待,生活中也是如此。傅雁老师和胡雪娟主任从阅读的角度也提倡“静下来”,慢慢成长,这一点,我觉得宇浩老师当真是榜样。09年的特岗分到汉阳,条件艰苦,他没有选择安逸地默默度过,而且苦心钻研教材,醉心读书,这也成就了他快速地成为省级教学能手。
不止一次地听过胡雪娟主任的讲座,坐在一起听过课,评过课,但是今天却是让我最为无地自容的一次。昨天晚上的讲座,中途因为停电短暂的休息,胡主任出来做一个互动,问大家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瞬间我的大脑卡壳了:最喜欢的?我读过什么书?想了想最近读的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文集,好像也没读完,《诗经》也没读完,曾国藩家书更别说了,最后还是想到了史铁生的散文集,应该是最喜欢的了,尤为喜欢《我与地坛》,读的次数最多,每逢遇到不顺心的事了,总会拿出来读一读。想到这些我也是脸红,虽不是文学专业,但毕竟教语文,甚至都没有坚持每天读书。被叫起来的老师,大多没怎么看书,胡主任说读书与专业无关,与年龄无关,只要想读,什么时候都可以。我经常跟学生讲要多读书多读书,也给买了不少书,但是却发现效用并不明显,听了傅雁老师的讲座,我慢慢明了,方法不对,目标太大,最主要的是没有示范引领。
傅雁老师带来的课外阅读课型指导,解决了我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最大疑惑:如何做到整本书阅读。她以《草房子》为例,为我们做详细的解读,听的我是不断点头:原来阅读教学还可以这样做。
下午评课的时候,胡主任坐在我的左前方,声音是铿锵有力,闪闪发光的眼眸里,散发出睿智的光芒,胡主任发起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是非常感兴趣的,我始终觉得,古人的经典能流传这么久,必定存在这它的意义,所以一直对国学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于是去买了配图精装版的《诗经》,然而翻开书的时候,傻眼了:不读诗经不知道,读了才发现自己是个文盲,不说能理解多深,连字都不认识,于是就放下了。因此听到胡主任开始讲阅读的时候,我默默地低下了头,然后偷偷地抬起头瞄一眼,正好碰到胡主任看过来,对上她的目光,我很不自在地又把目光转向了别处,就像做坏事被抓到一样。语文老师啊,当真不敢偷懒,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以,戒骄戒躁,让自己静下来,用胡主任的话说就是“慢慢成长”,读书这个事情,什么时候都不晚,但尽早不宜晚。
作为一名外县回一次家需要一天的老师,从第一天到这个学校,家人就各种劝说我离开,我自己也从一开始的坚定到现在时刻地想要逃离,心更是静不下来。城关一小的教务主任方务银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他们学校教师成长的一系列措施时,我的心底浮现出的就是:这怕是要逼死人。中间方主任提到上次汉阳小学与城关一小的赛前磨课活动时,两次提到我的名字,我心里是有一些小激动的,不论那篇文章写的是否真的好,但它的存在确实让我知道了,教师的反思和心得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能够让别人记住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能见到更多的人,学习到更多的新知,加速自己的成长。方主任也说了,虽然在汉阳比较远,但相比其他学校来说,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来充实自己,这些事情走到哪儿都会去做,与其将来被逼着做,不如现在就主动做,以后到其他学校发展了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下星期就要赛教了,上级领导寄予厚望,胡主任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这次磨枪也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用宇浩老师的那句话“更多地关注过程”,不论是成长,还是教学,首先让自己“静下来”,慢慢等待,慢慢成长,但一定要有目标,成就自己的,是“明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