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文章通过6个问题把客观知识和自我需求进行了深度关联,把别人的知识变成与自己有关的必需品,从而达到从思维转变到行为转变的目标。
“我们期望幸福,但同时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放纵而不是幸福”,这是上周一位战友文章里的核心观点,这个观点如醍醐灌顶般点醒了沉睡中的我。
思维的转变不等于行为的转变
我从去年11月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专栏是从7月开始的),老师在十个月的时间内讲了将近40个基本概念和观点,他说每一个概念都是他自己做到了之后才讲的,而他的优秀和成功无疑就成为这些观点最好的证明。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地吸收着专栏里的每一滴知识养液。这些接收进来的知识被我毫不保留的用语言呈现出来,写在文章中,用在和别人的交谈中。半年中我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一些转变,有时候也颇为自得自己的成长。但每次去回顾自己半年的实际改变时,内心总隐隐约约觉得有些虚,不够踏实。上周战友的文章让我瞬间觉醒,思维的转变不等于行为的转变,大脑里认为正确的,应该去做的不等于在行为上就一定会去做的。
自我关联,把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刚需
到底怎样才能把思维转变转化成行动改变?怎样缩短我应该做和我实际做之间的距离?我觉得最关键的一步是进行深度的自我关联,也就是当我们学习了新知识之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思考判断该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将知识和自己的需求进行深度连接。通过把客观的知识转化为主观的刚需,从而引起行为的发生。
我通过以下6个问题将知识融汇到我自己的需求中,让它们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此来促进我的行动。
第一,这个知识对目前的我来说是重要且必要的吗?
第二,这个知识从长期来说对我是必要的吗?这个长期至少是七年。(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七年后自己想要达到的生活状态,比如说七年后我是多少岁,我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什么样子的?我期望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子?我的生活会有哪些人参与,我希望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对七年后的描述越详细越好,详细到自己一想到那场景就会心跳加速,就会忍不住的想要笑出声来,然后再问自己上面的问题。)
第三,如果这个知识对七年后的我来说依然必要,那它是在哪些方面帮助我达成了我的七年理想呢?
第四,如果我没有掌握这个知识,我将会失去什么,我七年后的生活状态又会是什么样子?(同样详细的描述自己七年后的状态,细致到只要一想到那场景,就会感到害怕和不安,想要马上改变这场景。但这时候还不着急行动,接下来问自己另外一个问题。)
第五,尝试去回顾一下,到底是过去的哪些选择,哪些行为导致了自己并不那么满意的现在?(我默认所有对当下特别满意的人都不会想要去成长,也不会有想要去做什么改变。这回顾当然也是越细致越准确越好,直到你一想到那个让你不满的理由就由衷感到心痛。)
想到这一步的时候,你还能忍住不去把知识变成行动吗?反正我是忍不住的,我是一刻也忍不住的,我想要立刻行动起来去做出改变。因为我看到了7年前自己的失落,因为我看到了眼前自己的不满,因为我知道这不满都是7年前的那个我造成的;同样因为我看到了7年后自己的美好,而我又获得了通向7年后的那条路的方向,我怎能忍住不去走?我怎能让7年后的我在回忆今天的现状时,依然是心痛不已?我不能!对于每一个渴望成长的我们来说,对于每一个要活在未来的我们来说,我们都不能。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别忘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有什么正确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成长率?
把“你”想到的做到
学习、成长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但也别盲目随大流,同样的专栏,同样的知识,但对每一个不同的人来说,真正重要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回到初心,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停下现在,看看自己真正在做的是什么。别慌,花点时间把那些对“你”来说必要且重要的知识和你自己做一次深度关联,把想到的都做到!